武昌首义中的宣城人周荣棠

辛亥革命网 2014-12-29 14:15 来源:皖南晨刊 作者:郑兴华 查看:

周荣棠,《武汉方志(1840一1985)》(人物志·人物表·英烈·辛亥武昌首义牺牲人物(1911年))载:安徽宣城人,共进会会员,工程八营饲养员,首义时联络响应起义,被黎元洪砍成重伤致死。

  周荣棠,《武汉方志(1840一1985)》(人物志·人物表·英烈·辛亥武昌首义牺牲人物(1911年))载:安徽宣城人,共进会会员,工程八营饲养员,首义时联络响应起义,被黎元洪砍成重伤致死。

  清宣统三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1911年8月19日)晚8时许,驻扎在武昌的新军第八镇工程营房里革命党人、共进会代表熊秉坤率众占楚望台军械库,拉开了武昌首义的序幕。占领楚望台后,起义部队立即攻打湖广总督署。湖广总督署是清军的心脏地区和神经中枢。革命军在攻打湖广总督署时,遭遇清军顽强抵抗且伤亡很大。革命军临时总指挥熊秉坤决定派共进会员、工程营饲养兵周荣棠,前往第二十一协所属第四十一标,通知该标参加攻打湖广总督署。

  熊秉坤,早年投湖北新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当兵,后升正目(相当于班长),加入共进会后,任工程第八营代表。周荣棠,共进会会员,工程第八营饲养员。在此紧急关头,周荣棠是熊秉坤派去通知第二十一协参加攻打总督衙门的最佳人选。

  而此时的武昌城内驻军分为左旗和右旗两大块,左旗为第三十一标和第四十一标,右旗为第二十九标和第三十村。左旗第三十一标为张彪第八镇管辖,第四十一标是黎元洪的属下,如此混乱的军事布置是清军入关以来的精心设计,主要目的是满清权贵对汉军不放心,要让这些军队彼此相互牵制。

  起义发生的当晚,黎元洪所辖的辎重第二十一队(注:相当于连)、工程第二十一队、骑兵二十一营和炮营均参加了起义。只有驻在武昌城内阅马厂附近的第四十一标第三营和第一、二营留守人员(此时第一营已调往沙市,第二营出防岳州)不足600人的官兵,黎元洪担心这部分士兵再发生问题,于是亲往第四十一标坐镇试图稳住这部分士兵。黎元洪(1864一1928年),字宋卿,湖北黄坡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出任清军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统领,其后在清政府举行的两次秋操中,因指挥得法而先后受到阅操大臣的嘉奖,并获清廷赏戴花翎,备受张之洞的重用,以第二十一混成协统领之职,还兼管马、炮、工、辎各队事务,且管理兵工、钢药两厂。宣统二年(1910年)时又出任湖北陆军讲武堂会办。据熊秉坤回忆说:(黎元洪)遂集合第四十一标留营全体官佐于会议厅。黎不发一言,亦无命令,盖借此有秩序之集合而防范之也。黎元洪这样的结果是控制了第四十一标,因此,第四十一标迟迟未能响应起义。熊秉坤只好选派周荣棠前往第四十一标催促行动。

  相关史料记载,周荣棠接受任务后,到达四十一标营区时间大约为夜间11点半左右,由于营区大门紧闭,时间紧迫,不得不翻墙进入四十一标营区。当时,四十一标的留守军官们正被黎元洪集中在会议厅,而士兵们则被限制在营房内不准出来。周荣棠进入营区后便高声呼喊:“革命成功,汉人同胞(一说同胞)速来支援,一起攻打督署啊!”听到喊声,士兵们有的从被禁闭的营房中探出头来,胆大的干脆跑出营房,军营开始骚动起来,这是黎元洪最害怕发生的事情,接下来的是黎元洪必须阻止周荣棠的煽动。

  关于周荣棠的死历来有多种说法,一说是被黎元洪的护兵打死的,并将尸体扔进了水沟;一说是被护兵抓住,带进会议厅讯问后,被下令处死的;还有一说被黎元洪亲手砍死的,黎元洪一刀未能杀死周荣棠,周荣棠仍大呼革命不已,被护兵乱刀砍死,这最后一说是“黎元洪手刃革命党”传说的由来。

  武昌起义成功后,黎元洪威名显赫,为首任大都督,继而成为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个两任大总统和三任副总统的人。因此,周荣棠这个喂马的小兵自然无人再提起,甚至连名字都不是很清楚。周荣棠被黎元洪处死的这段经历细节,据张国淦《辛亥革命史料》载,民国二年(1913),黎元洪本人在北京亲自向革命党人居正道出的——(当晚)十一时半,有一人攀墙高呼:“革命成功,同胞速出,去攻督署。”护兵将此人擒至司令部手刃之,刃折而人未死,仍高呼革命,护兵乱刃齐下,移尸沟中。事后各方面查询,始知为革命军临时总指挥所派来联络各营周荣棠也。

  据派周荣棠送信的熊秉坤回忆:工程营发难后,即派周荣棠同志送信该协(注:第二十一协),周(荣棠)逾墙而入,为守者所执,黎(元洪)讯明来历,即用杀一儆百之计,手刃周于会议厅,果也众心慑伏,暂时心效。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