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烈士伏龙将军

辛亥革命网 2014-12-05 09:12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俺老崔 查看:

伏龙,原名伏维锦,字云程。阜宁益林人,同盟会会员。江浙联军进攻南京时,伏龙在臧在新部下任营长。
  伏龙(1884—1916)原名伏维锦,字云程。阜宁益林人,同盟会会员。清光绪二十九年,伏龙刚满20岁。这时的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敬慕汉朝伏波将军马援,仅弱冠之年,即有“请长缨羁南越王致之阙下”的壮志。此后,他拜托叔父照应家小,到安庆入安徽武备练军学堂学习军事,相继结识了范传甲、熊成基、韩恢、孟佐天等革命志士,接受了他们传给的民主革命思想,并加入中国同盟会。在苏皖一带,多次参与起义。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清廷举行太湖秋操。伏龙和孟佐天等人,赞助熊成基发动安庆起义,不幸失败。伏龙潜归故里,在家秘密从事革命活动,传播排满反清的革命思想。常对侄辈说:“要令子弟多读书,看这班豪绅贵族,皆是我们革命的对象。”

  清宣统三年(1911年)4月,伏龙参与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再返故里。是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伏龙积极响应。移防秣陵关后,新军内官兵议论众多,伏龙见时机已到,便在一次会上慷慨陈辞,使全军皆泣,于是发动了秣陵关起义。

  江浙联军进攻南京时,伏龙在臧在新部下任营长。各路大军分头出击,城将攻下,林述庆派韩恢进军江淮,并使伏龙随臧在新溯运河北上,转战徐淮,屡立战功。

  民国元年(1912),伏龙随臧在新改隶第九师,奉命驻沛县,任徐西剿匪司令兼统马、炮两营。臧在新驻徐州,任三十五团团长。两相配合,对剿灭土匪,维护新的革命秩序,起到很大作用。

  袁世凯窃据了大总统职位以后,倒行逆施,伏龙弃职退居沪上。1915年(民国四年)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次年一月,伏龙随革命党领导人返沪,共谋反对帝制。居沪期间,中山先生爱其才,命侍左右,遇有军国大计,辄呼伏龙曰:“云程意见如何?”有伏龙写给孙中山的手卷,字迹工整隽秀,言辞恳切,感人至深。有遗诗一首:

  志凌云汉气横空,
  灿烂戎装血染红。
  风动四方争逐鹿,
  剑磨十载未屠龙。
  孤情不肯偕群丑,
  并驾何堪有二雄。
  历尽艰难受尽险,
  古今中外一拿翁。

  民国五年(1916年)四月十九日,伏龙、顾锡九、沈岭南、张一同、张廷桢、吴梁成、李世卿、李子洲、刘崇山、龚士芳、万鹏、梁峻泉、赵亚杰、凌桂森等14人及随行人员4人,在途中被袁世凯密令杀害,18人均被砍死在轿子里。伏龙牺牲时年仅32岁。顾锡九年仅31岁。遗体尽抛荒郊。后有友人为其十八人收尸。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追授他为中将军衔。 今阜宁县益林战役纪念馆东南角,有伏龙将军墓碑。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