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坤的双枪传奇
辛亥革命网 2014-11-18 14:31 来源:韶关日报 作者:韶关日报 查看:
在孙中山众多保镖中,加拿大籍犹太人保镖莫里斯·科恩的经历尤为传奇。
在孙中山众多保镖中,加拿大籍犹太人保镖莫里斯·科恩的经历尤为传奇。
1922年,支持中国革命、敬仰孙中山的科恩毅然远渡重洋来到中国,担任孙中山的保镖,并起了个中国名字——马坤。
由于马坤善使双枪,且枪法极准,因此得了个外号——“双枪马坤”。凭借这对双枪,马坤多次救孙中山于不测。
1911年3月,孙中山在美洲宣传革命,并向支持者筹款,以支援筹备中的黄花岗起义。由于孙中山一直遭受清政府的海外追踪,在伦敦曾蒙难,所以,革命党人把孙中山的安全放到首位。孙中山到了加拿大后,革命党人便为他寻找保卫人员。
这时,有人向孙中山推荐了25岁的加拿大籍犹太人科恩。科恩生于波兰,在伦敦贫民区长大,19岁定居加拿大后,与一些中国华侨有联系。他同情革命党人,参加过中国同盟会的活动,为革命者购买、运送过武器弹药。
科恩矮胖身材,为人忠诚,且枪法精准。1922年,孙中山在广州遭到陈炯明叛军的袭击,科恩得知后,立刻从加拿大出发横渡大洋赶到中国。当年的12月13日,科恩如约赶到孙中山的家里,孙中山对他也更加信任,命他担任自己的副官,并给他取了个中国名字——马坤。
直至孙中山去世,他的身边一直有这名外国警卫忠心耿耿地相伴着。
在一次小规模的冲突中,一挺机关枪射出的子弹擦伤了马坤的胳膊,幸运的是,现场的一位医生给他作了治疗。
这次负伤使马坤不得不作暂时的休息。“打在我左臂上的子弹常常让我思考,假如子弹打在我右臂上,我又右手持枪,我将永远不能打枪了。我们一回到广东,就又弄来一支枪,也是一支斯密特手枪。我把它放在左手拿着方便的地方,用左手练习打枪。不久,我发现我擅使双枪,而且,两只手的射击速度几乎一样快。”马坤说。
此后,马坤拥有了两支重型45毫米口径的手枪,一支别在裤袋里,另一支放在枪套里。他时髦的双枪配备,引起西方社团关注。为此,他们送给这个与中国关系密切的犹太人一个绰号——“双枪马坤”。
1922年,支持中国革命、敬仰孙中山的科恩毅然远渡重洋来到中国,担任孙中山的保镖,并起了个中国名字——马坤。
由于马坤善使双枪,且枪法极准,因此得了个外号——“双枪马坤”。凭借这对双枪,马坤多次救孙中山于不测。
1911年3月,孙中山在美洲宣传革命,并向支持者筹款,以支援筹备中的黄花岗起义。由于孙中山一直遭受清政府的海外追踪,在伦敦曾蒙难,所以,革命党人把孙中山的安全放到首位。孙中山到了加拿大后,革命党人便为他寻找保卫人员。
这时,有人向孙中山推荐了25岁的加拿大籍犹太人科恩。科恩生于波兰,在伦敦贫民区长大,19岁定居加拿大后,与一些中国华侨有联系。他同情革命党人,参加过中国同盟会的活动,为革命者购买、运送过武器弹药。
科恩矮胖身材,为人忠诚,且枪法精准。1922年,孙中山在广州遭到陈炯明叛军的袭击,科恩得知后,立刻从加拿大出发横渡大洋赶到中国。当年的12月13日,科恩如约赶到孙中山的家里,孙中山对他也更加信任,命他担任自己的副官,并给他取了个中国名字——马坤。
直至孙中山去世,他的身边一直有这名外国警卫忠心耿耿地相伴着。
在一次小规模的冲突中,一挺机关枪射出的子弹擦伤了马坤的胳膊,幸运的是,现场的一位医生给他作了治疗。
这次负伤使马坤不得不作暂时的休息。“打在我左臂上的子弹常常让我思考,假如子弹打在我右臂上,我又右手持枪,我将永远不能打枪了。我们一回到广东,就又弄来一支枪,也是一支斯密特手枪。我把它放在左手拿着方便的地方,用左手练习打枪。不久,我发现我擅使双枪,而且,两只手的射击速度几乎一样快。”马坤说。
此后,马坤拥有了两支重型45毫米口径的手枪,一支别在裤袋里,另一支放在枪套里。他时髦的双枪配备,引起西方社团关注。为此,他们送给这个与中国关系密切的犹太人一个绰号——“双枪马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