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武在东北辛亥革命中的二三事

辛亥革命网 2014-11-04 08:59 来源:《团结》杂志2014年第3期 作者:李景科 于晓丹 查看:

宁武先生是东北地区民革组织的创始人,1975年去世,至今已经39年了,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辛亥老人。

  宁武先生是东北地区民革组织的创始人,1975年去世,至今已经39年了。他1908年在东北加入中国同盟会,此后跟随孙中山投身革命,是东北同盟会组织和后期中华革命党在东北地区的领导者,策划、领导、参与当时一系列历史事件,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辛亥老人。

  笔者在20多岁的时候,就从报纸上知道了宁武,但当时资料有限,所知不多。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思想的解放、交流的增多,报刊书籍大批涌现,陆陆续续三十多年里,笔者接触到大约有四五十篇(部)文章书籍,或是介绍宁武老先生的事迹,或是回顾回忆研究记载,对宁武也就有了更多的了解。纵观宁武一生,在笔者看来,东北地区是其演绎辛亥革命活动的重要舞台。宁武在此接受革命洗礼、加入同盟会,走上了革命道路,开始了他的风云生涯。他的足迹遍布东北的山山水水。本文仅就宁武在东北地区参加辛亥革命有关历史做些梳理介绍,以飨读者。

  革命生涯起于丹东

 宁武1885年生于奉天海城县(今辽宁海城市),年少时在家乡曾目睹甲午战争的惨烈,屈辱的现实令他心痛万分,救国救民的爱国思想深植于心。中学时期,在老师赵中鹄的介绍下,加入县城的联庄会,从事宣传工作,从此有机会接触各类进步报刊、了解革命形势的发展,接受革命思想的洗礼。

 1907年经过准备,为了响应南方的革命,在得到黄兴的支持后,宋教仁与同盟会部分同志、一些日本友人来到奉天安东县(今辽宁丹东)地区创立中国同盟会辽东支部。该支部迅速而广泛地在以东北各城市为主的地区发展会员,并展开了以武装起义为主要目的和任务的革命运动,革命风云遍布东三省。丹东也成为东北辛亥革命的发源地。身在这种环境下的宁武按耐不住内心激动,用罗马拼音字母偷偷给当时在美国三藩市(今旧金山)的孙中山写了一封信,表达自己对孙中山的敬仰之情、对革命的无限向往、希望能够被孙中山接纳,加入革命队伍。两个月后,他居然接到了孙中山的回信,孙中山让他与在奉天的徐镜心联系。1908年5月,在徐镜心、左雨农等人的介绍下,宁武在当时的海城县火车站南的一个秘密据点参加了同盟会,成为了中国同盟会辽东支部一员,正式开启了他的革命道路。

  日本在甲午海战取得胜利后,独霸东北的野心日益膨胀。1905年9月,日本战胜沙俄,继续强行修筑安东至奉天间的军用轻便铁道。1909年7月,日本又胁迫清政府签订《东三省交涉五案条款》,强行改建安奉铁路。愤怒的奉天商民派代表向东三省总督请愿,并派代表进京请愿,要求收回安奉路权。为配合争回路权,奉天掀起大规模抵制日货的运动。宁武与奉天的同盟会员一起积极行动,带领学生检查日货、阻止改建安奉铁路动工。爱国行动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在社会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宁武的革命领导能力也在运动中得到了体现和锻炼。由于领导能力卓越,宁武一直肩负领导东边道(作者注:东边道系于1877年设置的行政机构,治所在丹东凤城,武昌起义前后,管辖范围为凤城、兴京、吉林海龙,安东县,庄河和长白一带)地区的同盟会工作。到1911年武昌起义的时候,宁武与辽东支部其他领导者发展的力量有了明显壮大。据史料记载,全东北的正式会员有200余人,这些正式会员控制或领导的军队和其它武装力量则达10万人以上。

  奉天起义的前前后后

  武昌起义后,东北同盟会的同志们和各界民众纷纷响应革命行动。他们计划,首先通过组织谘议局召开全省各界群众大会,用表决的方式驱逐奉天总督赵尔巽,其次通过议会推举蓝天蔚为关外都督,再宣布脱离清廷独立,也就是举行所谓的“和平革命”。蓝天蔚时任新军第二混成协统领,驻扎于奉天北大营。他是辽东支部创办人之一,曾在日本陆军大学学习,在东北同盟会中很有威望,被看做是关外革命军政府的领导人。如果计划成功实施,这将如同一把利刃刺破清王朝“发祥”之地,给予清王朝致命一击。

  1911年11月12日下午,谘议局召开了包括军、政、学、商、工、农、自治团体在内的各界和各自治团体大会。谘议局是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10月清廷正式下令各省筹设的谘议机关,主要是议论本省应兴应革事件,相当于各省的“临时议会”。在会上,蓝天蔚疾呼,应响应南方各省的起义,进行奉天的革命起义;赵中鹄以捐税繁重、民生困苦为由,呼吁要求马上宣布东三省独立。但赵尔巽、张作霖事先已经得到同盟会活动的消息,也参加了此次大会,张作霖还带来了军队。蓝天蔚演讲完后,张作霖把手枪拍在桌子上,凶狠地说:“我张某身为军人,只知听命保护大帅。倘有不平,我张某虽好交朋友,但我这支手枪它是不交朋友的!”会场周围布满荷枪实弹的士兵,枪口一齐对准与会的代表,现场顿时陷入恐怖之中。手无寸铁的参会者大都胆怯退场,响应者寥寥,表决没有成功。蓝天蔚作为领导者也因力量悬殊、无法发言,而且被当场开除军队的协统职务,被迫出走地方。会后,赵尔巽、张作霖等人开始镇压革命党人。

  在此关头,革命党人张榕与革命党人徐镜心、商震、宁武、柳大年等秘密实施成立了外围组织“奉天联合急进会”,成功地联合了由孙中山直接领导的在东北三省的其他人士,如丁开嶂领导的铁血会,胡鄂公领导的共和会,张榕领导的急进会,张根仁领导的联合急进会等,以冀把分散的革命力量组织起来,秘密组织商讨武装起义活动。在第一次会议上,公推蓝天蔚为关外讨虏大都督,任命邵兆中为东路司令,鲍化南为副司令,任命宁武为中路司令,并且东、中路并肩作战。会议还计划,与中国同盟会革命总机关部派出的杨大实、张根仁、柳大年、祁耿寰、何秀斋等人分赴庄河、复州、营口、海城、辽阳、宁远、铁岭、开原、安东、凤城等地,策动全省各地军警起义,组织发动武装革命。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