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寿潜在南北议和中
辛亥革命网 2014-10-21 13:42 来源:联谊报 作者:陶水木 查看: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但在武汉保卫战期间,湖北军政府就接受了袁世凯的秘密议和,并于12月1日达成了武汉地区停战的协议,以后南北双方又各派全权代表正式议和。学术界常认为,浙江都督汤寿潜是这次议和的幕后策划者之一,是襄助袁世凯夺取权力的得力谋士,因而指责浙江军政府的妥协性,这是片面的。汤寿潜是当时屈指可数的激进反袁之士,浙江是独立各省反对议和、主张北伐最为坚决的省份之一。
早在北方议和代表唐绍仪离京南下的当天,汤寿潜就致函程德全,“北方愈有世变,北伐愈不可懈”,虽有唐绍仪之来,也“不可不以攻为堵”,以免清军“出我不意,倾巢而来”。次日,浙江临时议会召开第一次正式会议,即把北伐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议会同仁表示:“北伐一层万不可缓,满奴一日未除,汉民一日不安,为今之计,有进无退。”此后,都督汤寿潜不断打电报或致函给江苏、上海、湖北、安徽等省都督及革命军议和代表、浙江筹组临时政府代表,一再提醒他们要警惕袁世凯的狡诈本性和玩弄的和谈骗术,应切实预防其“诱约进犯”;他指出北军的偷袭决非偶然,必有袁世凯的密令指使,要伍廷芳“以诱约诘责”袁氏,并公布其迭次诱约进犯之罪状,以振作民军反袁士气;他提出革命军既以推翻旧政府为职志,那么无论什么内阁均应彻底推翻之,以明大义,彰天讨,因而应立即与袁世凯决裂,与之宣战,举兵北伐,如一再迁就议和,必将功亏一篑”。12月15日,汤寿潜亲赴南京浙军司令部慰问前线将士,告戒官兵勿松懈革命斗志,继续奋力北进,光复燕京,“直捣黄龙”。驻宁浙军也多次通电反对议和、主张北伐,其中一则通电说:和谈消磨锐气,坐失良机,狂糜巨费,误国误民,应立即停止,举兵北伐,“浙军精锐之师,尤可身任锋镝”。
孙中山抵香港的第二天,汤寿潜在致伍廷芳电中说:“袁先违约,唐非全权,浙曾有议和作罢之电,今若再与迁就,盖示以弱。中山既来,必有北伐之计。”表达了他对南方与袁世凯议和的不满和对孙中山归国主持北伐大计的厚望。12月25日孙中山到上海的当天,他又在给程德全的信中说:“中山到沪,情态何似是?此来能否有总统之资格?公路(即三国时袁术字,汤借指袁世凯)逢此敌手,恐益坚其诱约进犯之志矣。”汤寿潜在这里虽然没有明确提以孙中山为临时政府大总统人选,但显然已在这样考虑。
南北议和,袁世凯撤回唐绍仪后,浙江军政府又急电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提出立即兵分四路北伐。电文说“唐使撤回,衅端非开自我,先发制人,兵家要著,滦州既经反正,尤应亟为接应,浙军府意宜亟分四路出师,一军自鄂湘分击汉滠,一军自皖北进窥陈、颖,一军自清江袭击徐州,一军航海自蒲河口附近登陆,接应滦军,横断京奉以操必胜之势”,并说“浙人枕戈已久,惟命是听”。1月15日,即将卸任都督的汤寿潜再次致电孙中山及南京临时政府所有军政首脑及各省都督、总司令,历数袁世凯议和期间背信弃义、违约进犯的14条罪状,力陈与袁议和的严重危害,再次恳求临时政府迅速北伐,与袁世凯“决一死战,庶不再受其愚”。
浙江军政府还为北伐做了几个方面的切实努力。一是令测绘学堂制图科全体学生速绘北上沿江沿海要道形势图,并派出军事侦探,收集军事情报,以为北伐准备。二是扩编援宁支队,令其出师北伐。南京光复后,浙江军政府又调驻宁波的新军83、84标开赴南京编入援宁支队,将该支队扩编为包括步兵、炮兵、工兵、辎重兵、骑兵诸兵种的浙军第一师(拥有4个团)。从1912年1月15日始,驻宁浙军冒着严寒陆续渡江沿津浦路北伐,并与粤军、镇军发起组织“联军北伐参谋团”(后包括赣军及江淮各军),以统一步调,协力北伐。2月中旬,浙军与粤军将张勋逐出徐州并进驻该地,成为当时陆路北伐的先锋。三是在省内继续募兵筹饷,以为北伐后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