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先贤刘凤威少将
辛亥革命网 2014-08-20 14:27 来源:青田百名将军录 作者:陈木云 查看:
刘凤威,陆军少将,参议。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浙江响应武昌起义,辛亥志士、沪军都督陈其美率团长蒋介石等攻克杭州之役,刘凤威时任浙江新军步队队官,响应革命。
刘凤威(1883—1928),陆军少将,参议。字劼夫、劼吉甫,乳名汝谋,浙江青田县九都南田外宅人。系明代开国元勋刘基十九代裔孙。父刘笃斋,晚清增生;母梁氏,景宁县梁墺望族。
刘凤威仲昆五人,序最幼,生于清光绪九年(1883)三月廿三日,生时以太夫人体弱多病,乃寄养于邻村龙上董姓,3岁回家。禀性刚烈,少而岐嶷。父刘笃斋精研易经及星相子平之术,常语人曰:此儿相貌奇伟,他年光裕门第者,必此子也。6岁时父亲授以四子书,过目不忘。后从同邑秀才、夏贡九(夏超之父)先生学,时科举盛行,乡人以学业为荣,叔伯辈促应童子试。他以大丈夫当抱匡时济世之志,八股文乃制文耳,无裨时艰,终不赴试。
光绪廿八年(1902)时20岁,刘凤威与同乡刘秉枢、刘崧申、夏超入浙江武备学堂。时距国父孙中山惠州起义失败后两年,革命图强之说甚炽,刘凤威深为感奋,遂倾心革命。武备学堂毕业后,奉派杭州南星桥营房训练新军,秘密参加光复会,接受民主革命思想,从事革命活动。
光绪三十二年(1906)浙江桐乡县濮院镇由合镇商人集资组织,禀县立案,设濮镇保商团,挑选团员,购置枪械,延青田刘凤威任教练。团员无定额,常驻若干人。
清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爆发,浙江响应武昌起义,辛亥志士、沪军都督陈其美率团长蒋介石等攻克杭州之役,刘凤威时任浙江新军步队队官(连长),响应革命,遂率所部由凤山门攻入杭州城,杭州光复后,以功擢升管带(营长)。
后历任浙江水上警察传习所所长,浙江内河水警第二总署署长,浙江督军署总稽查,浙江省警备队第五区统领(团长),金衢严防务正指挥等职,授“三等文虎勋章”及陆军上校官衔。曾驻防吴兴(今湖州)南浔镇及兰溪等地,除暴安良,深得人望,与浙军要员吕公望、屈映光、夏超、周凤歧等相交甚笃。
民国六年(1917)浙江省军政要员不睦,北洋军阀乘机派军入浙,以杨善德任浙省督军,刘凤威力主“浙人治浙”,被免职,隐居杭城,嗣浙江巡按使屈映光主政山东,应邀赴鲁筹建山东外海警务,任山东沿海警察厅厅长,周详擘划,举凡训练、编制、补给、抚恤、奖惩等法规典章俱备,成绩斐然。未久政局变动,屈映光去职,乃由鲁回杭,移交时公署结余经费银元七万余,悉数解还省府,其廉洁之风,为时人称誉。
民国十一年(1922)日本遵华盛顿会议,将青岛市及胶济路主权交还我国,北洋政府派外交家王正廷为接收督办,慕刘凤威在鲁治水警政绩,邀赴青岛,接收青岛市及胶济路警察机构,时日军虽已部分撤离,而日浪人与莠民制造事端,阻扰接收,乃以其慎思密虑,折冲尊俎,顺利完成接收任务,获中外报章交誉好评,提升了国家声誉。北洋政府特颁“五等嘉禾勋章”。未几奉直战起,张宗昌率部入鲁,王正廷去职,又辞职南归。
民国十三年(1924)春,应夏超之邀,刘凤威出任宁波警察厅厅长,而苏浙齐卢之战又起,浙督吕公望鼓动宁波镇守使王锷宣布独立,响应孙中山护法运动。时夏超任浙江省长,吕夏素有间隙,刘凤威调处其间,终能相安。宁波独立失败,吕公望去职,刘凤威亦被免职。嗣孙传芳由闽入浙,刘凤威遂举家由杭迁沪,与黄埔军校驻沪招生主任郑炳垣(青田陈山人)交往甚契。是年冬孙中山经沪北上,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刘凤威与郑炳垣等率同仁多位晋谒孙中山于沪寓,并陈时务策略,深获孙中山先生嘉勉,倾心革命志业愈坚。民国十四年(1925),“五卅惨案”发生,目睹帝国主义惨杀我同胞,义愤填膺,奔走发动上海罢课罢市罢工运动,平日喜吸外商罐装烟,亦立即改吸国产烟,表示以身作则,其爱国热忱,令人敬佩无既。
民国十五年(1926)秋,国民革命军抵定武汉,刘凤威复由沪间道来杭,策动夏超宣布浙省独立,夏超得任浙江省长兼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军长,刘凤威任该军少将督办(副官长),举凡战略策划、机密保管、友军联络、军需筹给,几乎集于一身,辛劳备至。惜嘉兴战役失败,夏超回杭途中被俘遭杀害。刘凤威乃去职返沪,继续策划革命事业。
嗣周凤歧率军返浙,驻军兰溪,刘凤威由上海潜赴兰溪,帮助周凤歧响应革命。周凤歧被任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军长,刘凤威承任第二十六军少将总参议,赴赣迎国民革命军入浙。旋任浙西清乡督办,时浙西一带,战事频仍,疮痍遍地,散兵游勇山匪纷然,民不聊生。刘凤威莅任,剿抚兼用,恩威并施,不数月民得安居,政绩显著,被浙西人民尊称为“刘青田”而不呼名,足见其遗泽之深也。
民国十六年(1927),刘凤威又随王正廷赴洛阳参与冯玉祥将军幕僚,冯氏外示谦虚,内怀猜疑,诡谲多变,不久遂束装南返。终因连年奔波,积劳成疾,养病于上海寓所,药石罔效,在1928年春病逝,年仅46岁,归葬故乡南田南郊店岭之原九九亭,乡人哀之。时任南京国民政府秘书长兼江苏省政府主席钮永建亲题“刘公劼甫之墓”墓碑。“文革”时期被毁。1984年,浙江省文史委员会、青田前县长吴醒耶补题“辛亥革命先贤”墓碑。
刘凤威将军素性外刚内柔,不慕名利,廉洁自持,乐善好施,不事生业。家居上海时,囊箧萧然,宾从满座。
刘凤威夫人厉氏,同邑甲边望族,端恭贤淑,以簪珥治酒浆,贤内助也,有一子,早夭;妾徐氏,亦育一子,名刘振麟,聪慧好学,就读省立联高,成绩为全校冠,深为师友敬爱,不幸于1941年间病殁。女二,均为厉夫人出,长女刘葆淑,日本东京体育大学毕业,国立广西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次女刘谨淑,毕业于上海卫生护理专科学校,服务军方医院,与夫婿谢应芳同在台湾,俱学有专精,克绍箕裘,卓然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