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翊武

辛亥革命网 2010-03-22 00:00 来源:辛亥革命博物馆 作者:辛亥革命博物馆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蒋翊武辛亥革命前夕曾任武汉文学社社长,武昌起义时担任总司令兼防御使,后追随孙中山参与讨袁。1913年在全州黄沙河被巡防营统领秦步衢部

蒋翊武 (1885~1913) 字伯夔,汉族,,湖南澧州(今澧县)人。著名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开国元勋。原名保襄,亦作保?、保湘,字伯夔。幼年时入私塾就读,不事科举。1903年入澧州高等小学堂。次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设在常德的湖南西路师范学堂,立志推翻满清政府。嗣因参与长沙起义被学校开除,又与刘复基等以常德?园寺为总机关,联络沅、湘一带会党,晓以民族大义。1905年离乡赴上海,次年入中国公学学习,并加入同盟会。10月28日,与杨卓霖创办《竞业旬报》,用白话文宣传革命。1907年春《竞业旬报》被迫停刊后,返回故里。1909年春与刘复基再赴上海。秋,应刘复基之邀赴武汉襄理《商务报》,入新军四十一标三营左队当兵,参加群治学社。1910年群治学社改为振武学社,初杨王鹏为主长,后由他主持社务。1911年1月30日,振武学社改为文学社,被举为社长,在新军中积极发展会员。是年9月14日,与共进会首领孙武在武昌楚雄楼十号召开文学社和共进会联席会议,两团体正式合作,并派代表赴上海,与黄兴、宋教仁接洽。24日两团体骨干在武昌胭脂巷密商举义方案,他被推为“湖北革命军”总指挥。10月9日上午从岳州(今岳阳)赶回武昌小朝街起义总指挥部,与刘复基、彭楚藩等聚议发难日期。不料是日中午,孙武等在汉口宝善里机关制炸药失事,事机泄露,遂决定于当晚起义。晚10时,清军警突然包围总指挥部,逮捕党人。他因脑垂辫子、身着长衫,未被注意而得以走脱,奔往新沟(今监利)。武昌起义爆发后,于10月13日返回武昌,担任湖北军政府顾问。汉阳失守,继黄兴任战时总司令,后改任驻汉招抚使。南北议和后,在孙武主持的军务部挂名副部长。1912年2月,在武昌创办《民心报》,与《中华民国公报》相对抗,并将文学社并入同盟会。临时政府北迁,被袁世凯调至北京,任大总统高等军事顾问。后授以勋二位,又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皆拒不受。8月25日,孙中山在湖广会馆主持国民党成立大会,他被选为参议,兼任汉口交通部部长,负责两湖及陕西三省党务。10月回鄂,设立汉口交通部各级机构。次年2月,奉宋教仁之命,游历长江上下游各埠,与新选议员磋商建国大计。宋案发生后,从上海赶回湖北,拥护孙中山武力讨袁主张,旋回湖南。7月25日,被任命为鄂豫招抚使,派往岳阳部署军队。8月6日,遭袁世凯通缉,不久,在广西全州所属兴安县被捕。9月9日,在桂林丽泽门英勇就义。1916年9月,遗骸归葬长沙岳麓山,湘人为他营建汉白玉墓塔。1921年孙中山下令在丽泽门外为他立纪念碑,并亲题“开国元勋蒋翊武先生就义处”,镌刻于碑上。

(责任编辑:之熙)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