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洒玉林,功高八桂——记中共广西省委第一任

辛亥革命网 2010-08-03 00:00 来源:人民日报(1982.04.29) 作者:冬生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血洒玉林,芳流千古。功高八桂,痛切同侪。”这是韦拔群同志1930年6月8日在广西地下党为悼念朱锡昂同志遇难一周年而秘密举行的奠祭活动

        “血洒玉林,芳流千古。功高八桂,痛切同侪。”这是韦拔群同志1930年6月8日在广西地下党为悼念朱锡昂同志遇难一周年而秘密举行的奠祭活动中献给烈士的挽联。五十多个春秋过去了,朱锡昂同志的艰苦斗争事迹和英勇献身精神,一直激励着人们。

        朱锡昂同志1887年生于广西博白县一个教师家庭,15岁就考中秀才。当时,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加紧侵略和掠夺,朱锡昂同志目睹清王朝的腐败,怀着科学救国、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的心愿,考进了广东高等工业学堂。就读期间,他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在孙中山先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口号激励下,秘密加入了同盟会,投身于反清救国的革命运动。在著名的“黄花岗起义”中,他秘密组织一批同学参加起义工作,并担任外地起义部队攻打清军总督府的向导。
        袁世凯复辟称帝之后,锡昂同志愤而投笔从戎,参加了讨袁护国军,任广东护国军第二军秘书长。这位辛亥革命的志士,始终站在孙中山先生的战斗行列中,为救我中华而英勇奋战。
        辛亥革命的成功,给锡昂同志带来了一点胜利的希望。他先后被委任为广东新会县知事、郁南县县长、广西省议员、广西省议会秘书长等职。任职期间,他仗义执言,刚正不阿,满怀济世救民之志。但现实使他失望,军阀混战,衙门黑暗,人民怨声载道,他虽为官清正,可又怎能
  “力挽乾坤”?他毅然放弃高官厚禄,返回玉林任广西省立第九中学校长。他多方聘请思想进步、有真才实学的老师到校任教,并倡导老师勇于探索,广开言路,大胆施教,使省立九中誉满两广。
        1924年1月朱锡昂同志去广州,见到了孙中山先生,并结识了毛泽东同志和其他中国共产党人。秋天,他代表广西教育界到长沙参加全国教育会议。当时长沙的革命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迅猛发展,这对如饥似渴地追求真理的朱锡昂,是很大的鼓舞和促进,使他的思想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会后,他以“教育考察专员”头衔代表中国政府到日本考察教育。在中国共产党日本留学生支部的帮助指导下,他认真研究、探讨马克思列宁主义,并于1925年初,在日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朱锡昂同志入党后,成为我党在广西早期的一个杰出的革命活动家。他以在教育界的合法地位,奔走于上海、广州、武汉、香港、玉林等地,积极从事党的工作。他在学校里开办了一个社会科学班,组织师生阅读、讨论他从日本带回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培养和造就人才。“五卅”惨案后,玉林组织了“上海五卅惨案玉林各界后援会”,朱锡昂同志任会长。他筹办销售进步书刊的“合作社”,主编进步刊物《玉林青年》,组织学生话剧团演戏,募捐汇往上海,又发动群众抵制日货,跟奸商作斗争。他还经常深入城郊农村,调查农民现状,了解农民的疾苦,形象生动地向他们宣传马列主义理论,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在党的领导下,经过朱锡昂同志的发动和组织,玉林地区学生联合会、店员工会、泥木工会、革履工会和农民协会纷纷成立,革命力量发展很快,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恐慌。国民党广西省党部宣传部长电令朱锡昂停止带领各界群众“闹事”,朱锡昂复电严词驳斥。国民党当局又许以教育厅长等高位,亦被朱锡昂拒绝。多少威胁利诱,都挡不住他革命到底的决心。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