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一生无愧怍——纪念林伯渠同志逝世二十周(4)

辛亥革命网 2010-08-02 00:0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王首道 习仲勋 杨尚昆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同志逝世已经二十年了。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缅怀这位把毕生精力献给中国人民解放事业

        在中华民族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生死存亡关头,我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西安事变后,林伯渠同志再次奉命去从事统战工作。一九三七年七月,他和周恩来、秦邦宪同志一道前往庐山,参加了同蒋介石的谈判。在抗战初期,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代表留驻西安,来往于重庆、西安之间,联络各方面人士,阐述我党主张,利用各种机会去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他认真执行我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和在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的方针,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阴谋,对顽固派制造侵犯陕甘宁边区、扣押杀害我方人员等磨擦事件,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热情地接待一批批路过西安奔赴延安的青年,同他们亲切谈话,为革命和抗战输送了新生力量。他是我党委派出席国民党召开的国民参政会的七名参政员之一,在一九四四年九月的国民参政会上,他代表我党提出了废止一党专政、建立联合政府的重要主张。
        致力于政权建设工作
        在这期间,他还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致力于这一模范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在党中央、西北局的领导下,他努力贯彻《边区施政纲领》,在政权建设中执行“三三制”,同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有效地调动了各阶层人士参加边区建设的积极性。他亲自做著名的陕北开明士绅、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的团结工作,有事商量,尊重对方的正确意见。在大生产运动中,他率领边区人民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开荒、移民、运盐、救灾,组织变工生产,兴建工厂。几年之间,被蒋介石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的边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为支援前线和保证延安党政机关的工作提供了物质基础。
        一九四七年胡宗南部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边区人民动员起来参军参战。当时他已年过六旬,党中央照顾老同志,想让他东渡黄河去工作。他觉得自己是边区政府主席,坚决要求留下来,同边区人民一起战斗,共同度过艰苦的战争岁月。他和西北局及边区政府的同志一道,转战陕北高原达一年之久,给当地军民以极大鼓舞。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他回到疮痍满目的延安,领导群众恢复生产,重整被破坏的家园,然后才离开边区,奔赴新的战斗岗位。
        他在陕甘宁边区政府工作期间,模范地遵守民主集中制这一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当时,负责西北局工作的都是当地的一些年轻干部,从革命经历、政治水平、工作能力各方面说,林伯渠同志都是老前辈,久经考验,在党内德高望重,但他对西北局的领导非常尊重。西北局每次开会,他都拄着手杖按时到会,西北局作出的决定,他都坚决执行,模范地贯彻。政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哪些事先经过西北局讨论后再提交政府讨论通过,哪些文件经过西北局审阅后发布,他都掌握得十分认真、严肃。他的这种高度的党性原则,给同他一道工作的同志以极为深刻的教育。他精心培养、爱护本地干部的事迹,也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全国解放前夕,党又派林伯渠同志参加筹备召开新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工作。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从同盟会起走过漫长曲折道路的林伯渠同志,是怀着怎样的激情和感受,来欢呼新中国的诞生啊!建国之初,他任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协助国家主席处理日常事务,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而贡献自己的力量。一九五四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届人大会上再一次当选。那时他已年逾古稀,仍然豪情满怀,精神矍铄,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了解实际情况,体察人民疾苦,始终同广大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他在建国十周年时,瞻望祖国前途,写下这样的诗句:“白首壮心驯大海,青春浩气走千山,波涛万顷望无极,稳掌南针总向前”。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