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前驱,一代女杰——纪念何香凝同志逝世十

辛亥革命网 2010-07-28 00:00 来源:人民日报(1982.08.26) 作者:朱学范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何香凝同志是孙中山先生亲密战友廖仲恺先生的夫人。青年时期他们夫妇俩就积极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协助孙先

        何香凝同志是孙中山先生亲密战友廖仲恺先生的夫人。青年时期他们夫妇俩就积极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协助孙先生做了大量工作。何香凝是最早的女同盟会员,中国民主革命的前驱。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在孙、廖两位先生相继去世以后,何香凝同志四十余年如一日,对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忠贞不渝,继承廖仲恺先生的革命遗愿矢志不移,坚定地走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的道路,使中国革命焕发新的光辉。她不愧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战友,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

        1947年,我在布拉格出席世界工联理事会后,取道旧金山返回香港。在旧金山,冯玉祥将军曾与我谈及成立一个国民党的革命组织的问题,并交给我一封信,委托我作为他的全权代表同在香港的国民党的革命同志商讨。我回到香港,何香凝、李济深等国民党民主派也正在酝酿这件事。
        当时,大家对成立国民党的革命组织,其名称是否保留“国民党”三个字,有不同意见,最后何香凝同志提出可叫“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这样能团结更多的国民党人来参加革命,她的提议得到一致赞成。她还与李济深、柳亚子、彭泽民、李章达、陈其瑗等6位同志亲笔签名,写了一封《上孙夫人书》,委托我与当时在上海的宋庆龄同志联系。宋庆龄同志答复,她赞成成立国民党的革命组织,表示全力支持。1948年元旦,民革在香港成立。
        1947年底,我与何香凝同志一起在香港筹备民革,直到1960年8月15日,在民革四届二中全会扩大会议上,她被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1972年9月1日在京逝世为止,我有幸与她共同为民革工作,长期相处,经常接触,深受教益,给我以难忘的印象。
         杰出的女革命家
        何香凝同志不平凡的一生是与她所逢的中国革命的伟大时代相联系的。象雄鹰不惧风暴一样,她在中国革命的艰难险阻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从不退却。她是这个伟大时代的一位杰出的女革命家。
        何香凝同志对辛亥革命具有深厚的感情。她曾在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大会上讲话,高度赞扬孙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说:“辛亥革命是一个伟大的胜利,它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广大人民中传播了民主共和国思想的种子,促进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新发展。”
        她在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时说,“在帝国主义时代除了无产阶级,任何别的阶级都不可能领导任何真正的革命达到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极其艰苦、曲折、复杂的斗争,终于在1949年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生九十九周年的文章中,她写道:孙中山先生“1922年提出的联合苏联,联合共产党,扶助农工,共同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三大政策,以及他1924年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对三民主义重新作了解释,可以说是他多年斗争经验的总结。可惜他还来不及深入贯彻执行他的这些革命主张,就不幸去世了。……我们这些后死者,继承孙中山先生遗志,坚持反帝革命斗争的责任,是多么的艰巨呢?”何香凝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她的讲话,声犹在耳,她的文章,历历在目,因为这是她亲身参加革命活动的事迹和见闻的记录,当然格外令人感到亲切、难忘。今天我们回顾中国革命走过的迂回曲折的道路,更加深信:何香凝同志为促进中国人民革命的新发展,团结更多的国民党人来参加革命,确实作了不懈的努力。
        万千的思绪凝聚在笔端
        何香凝同志才华横溢,是一位享有盛誉的革命女画师。早年她曾经送给我一本狮子和老虎的画册,画面威武、逼真,每次翻阅都使我感到心潮澎湃,振奋不已。何香凝同志在绘画上的造诣,她的作品所显示的思想、情操,均与她坚贞不拔的革命品质凝结在一起,与她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伟大胸怀是分不开的。
        何香凝同志以画花鸟、山水、走兽见长,尤爱画老虎和狮子,用醒狮昂首寄寓她振兴中华的心思。新中国成立之后,何香凝同志以七十高龄的老人,仍努力作画,她和其他名国画家合作的大幅花鸟,象征着新中国的繁荣景气。她的画都是苦心孤诣、寓意殊深的。八十高龄以后,何香凝同志手颤日甚,可是她仍不忘作画,这时起,她逐渐爱画干枝梅,真是“新花直欲红千点,老干偏能力万钧”。
        特别是,她的艺术活动与我国人民命运息息相关。我还清楚地记得在“一二八”淞沪战争爆发后,为筹募救济难民用款,何香凝同志倡议上海的名画家在东亚酒家举行轰动一时的“义卖画展”的盛况。解放之后,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戴戟等将军,回忆当年往事,仍旧感佩不已!
        我与其他一些民革同志都曾亲眼见过何香凝同志作画。她挥笔成干枝,数点成红梅,而给人的印象总是她老人家万千的思绪凝结在笔端,无限革命壮志融化在其中。可惜,何香凝同志早年赠给我的那本画册,在十年动乱之中不幸丢失了,但是珍宝虽丢灵明在,画册上栩栩如生的每一只狮子和老虎的形象,我还能记得起来。这是何香凝同志用平生的血气和风骨化作的醒狮吼呀!我们曾经饱受过帝国主义歧视、欺侮,如今扬眉吐气于世界之林,想到这里,能不感触格外深吗?
爱国人人是一家
辗转兰床独抱衾,起来重读柏舟吟,
月明霜冷人何处,影薄灯残夜自深。
入梦相逢知不易,返魂无术恨难禁,
哀思惟奋酬君愿,报国何时尽此心。
        这是何香凝同志缅怀廖仲恺先生的悼亡诗。廖仲恺先生是在孙中山先生逝世之后,积极推行“三大政策”而牺牲的,所以这首诗中的“酬君愿”,乃是何香凝同志为继承孙中山先生和廖仲恺先生的未竟遗志,立下的宏愿。
        1925年3月11孙中山先生弥留之际,连喊两声“廖仲恺夫人”,何香凝同志听见孙先生咽哽舌僵,连忙拉孙夫人一起走到孙先生床前说:先生放心,我誓必拥护孙先生改组国民党的精神,实现三大政策,以及爱护孙夫人,海枯石烂,不会忘记。孙先生听后,握住何香凝同志的手说:“我感谢你……”接着频呼“和平……奋斗……救中国”。第二天早晨就与世长辞了。
        同年8月20日,廖仲恺夫妇驾车到广州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口时,廖先生被人行刺。何香凝同志亲眼目睹她的亲爱的革命伴侣倒身于血泊之中。
        这两件事给何香凝同志在思想上触动之深,激励之大,都是无可比拟的。“酬君愿”便成为她以后革命活动的思想支柱,从而她的决心和毅力也是无可比拟的。
        何香凝同志的“酬君愿”,不是简单地脱离蒋介石国民党,而是尽可能地团结国民党的一切爱国之士,走与共产党合作的道路,以求三大政策之实现。解放之后,她依然热心于团结更多的国民党人来参加革命工作,在台湾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赋诗怀念大陆,何香凝同志和诗倡导“爱国人人是一家”。我记得1959年有一次周恩来总理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问题,我听后就去找何香凝同志。她表示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是她的夙愿,并认为民革应该利用与台湾国民党的历史关系,协助共产党多做一些工作。
        最近廖承志同志继承其父廖仲恺、其母何香凝的遗志,致函蒋经国先生说:“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是一封文情并茂、信义昭然的信件。它对促使海峡两岸的气氛进一步缓和友善具有积极的意义。信中诚恳地谈到:“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这个原则是完全正确的,已经得到广大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热烈拥护。

        这封信之所以深入人心,是由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统一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十亿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神圣职责。我们希望与在台湾的老朋友、老同事们携起手来,尽一切努力使之成为现实。孙中山先生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审时度势,早作归计,毋任欢迎!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