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辛亥革命网 2010-07-24 00:00 来源:《人民日报》(1956.11.11) 作者:程潜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中山先生的革命风范和声音笑貌,在我的思想上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它鞭策着我紧紧地跟随着人民革命的步伐前进。 ,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

 

      在我的生命的历程中,有过很长的一段时期,追随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中山先生的革命风范和声音笑貌,在我的思想上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它鞭策着我紧紧地跟随着人民革命的步伐前进。

      1905年,我在日本东京振武学校读书,当时中山先生已在日本组织了中国革命同盟会。由于黄兴、宋教仁的介绍,我和同学江隽等在横滨一家中国餐馆内第一次会晤了中山先生。中山先生热情地和我们谈起革命的宗旨,我当时听了中山先生的谈话,内心十分倾折,顿然燃烧起年青的革命热情。不久,我就加入了同盟会。

      1912年,中山先生辞临时大总统职之后,我在上海第二次见到他。中山先生向我说:“只要袁世凯不做皇帝,那就好办了。现在有议会,有临时约法,总统是选举出来的,不选他,他就无所作为了。”谁知,当袁世凯发现国民党在议会“选举”得胜,“始悟疏忽选举之失策”的时候,就嗾使赵秉钧组织凶手,于1913年春天在上海将热衷于组织政党内阁的宋教仁狙杀了。宋案发生后,粤湘赣鄂四省联盟,掀起了讨袁军,不数月即告失败。

      讨袁军失败之后,中山先生重赴日本,在东京将国民党撤销,改组为中华革命党,并亲自拟订中华革命党总章。大家知道,辛亥革命之后,同盟会曾经改组为国民党,一时官僚政客大量涌入,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使国民党完全丧失了革命的战斗力。中山先生有鉴于此,在“中华革命党宣言”内就提出“正本清源”的办法:(一)、迸斥官僚;(二)、淘汰伪革命党,以收完全统一之效。中山先生为了巩固党和提高党的战斗力,提出这个办法和一些相应的入党手续仪式,在当时的情况下,应该说是用心良苦,也是完全正确的。但这个做法,却被一些革命党人所误解,因此不愿加入中华革命党,这样就被一些阴谋分子所乘,在同志之间制造龃龉。因此,黄兴等人后来没有加入中华革命党。(我当时也没有加入中华革命党,直到1919年才加入。)为这些事,中山先生还写了一封言词恳切的信给黄兴,鼓励他继续为革命工作。后来黄兴病逝,中山先生十分悲切,他对我说:“黄克强是最有力量、最有才具、最勇敢的革命党人,是我的一个好帮手。”在祭奠黄兴时,除了公祭的祭文以外,中山先生还亲自写了沉痛的祭文。中山先生团结同志的宽宏气度,热爱同志的真情实感,于此可见一斑。

      1916年,在上海环龙路六十三号,中山先生又和我们谈起革命的战略和策略问题。中山先生说:“革命之成败,主要的是靠主义,就是要有政治纲领;和主义相联的就是靠人民拥护,至于要倡大义于天下,就是靠得战略要点,设立政府,明目张胆地揭举旗帜。”中山先生是主张先占领城市作为据点的,他向我们分析几个主要城市的情况,他说:“最好首都暴动,取得政权,号召全国,可以一举成功,但北京暴虐统治过久,风气不开,反动军警严密,不容易得手。武昌是辛亥首义时的发祥地,但后来军阀盘踞北京,旋即失效。南京地处东南,易受限制,但得之亦有可为。广州距北京远,不易号召中原,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且民智开通,比较容易得手。”因此,中山先生认为广州是比较可资凭借的据点。中山先生这些论断和分析,说明了他的一个战略思想,即:无论在什么恶劣的情况下,革命政府总要有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然后徐图发展,在发展中也要将后方巩固起来。后来中山先生和陈炯明的矛盾,也是和这一点有关的。这时袁世凯已死,继袁世凯掌握政权的军阀段祺瑞,先是在反袁各派要求之下恢复约法和国会,不久,又因参战问题与黎元洪不和,造成张勋拥溥仪复辟之举,由是悍然毁弃约法,解散国会。中山先生于是率海军到广东,联合广东、广西、云南各省的地方势力,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由南下的国会会议选举为中华民国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1918年,南方的小军阀和北方的军阀逐渐妥协,他们发起改组军政府,设七总裁,中山先生辞了大元帅职务,于是离开广东到上海,开始写建国方略。

      1920年秋,粤军回粤,中山先生12月又回广东,重整军政府。所谓粤军,就是中山先生在军政府大元帅时期不顾桂系的反对而保持下来的。这时陈炯明任粤军总司令,广东省长和军政府的陆军部长,成为广东军政大权的控制者。1921年5月5日,中山先生就任非常大总统。这时陈炯明一方面眼睛望着北洋军阀的动态,一方面率领粤军去打桂系军阀。不到三个月,借中山先生的威力,陈炯明削平了桂系,军政府就任命马君武为广西省长。与此同时,中山先生收编了两广境内的全部滇军、桂军和湘军的一部共十余万人,积极准备北伐;而陈炯明却暗中勾结北方军阀,大倡其所谓联省自治。7月底,中山先生派我和胡汉民、居正、汪精卫到南宁去会陈炯明,中山先生在我行前说:“你去告诉陈炯明,我这回决意北伐,定无更改,成败虽未可知,但总归是于陈有利的。成功了,我的军队离开广东,广东就可省下许多开支;失败了,我的军队被打散,陈炯明就自可和北方妥协善后。”我衔命到南宁,和陈炯明反复辩论,再三劝告,不得要领,最后我说:“你削平桂系正好说明人心归向国民党。中山先生北伐,军队甚多,正是时机,你应该促成这件事情。”陈炯明说:“我赞成中山先生北伐,但时机未到。现在广西刚平,虽然以桂人治桂,但仍是不稳,我看还是稍迟一些为好。”陈炯明这些话的真实意图是:先稳定局面,负隅保守,以便形成一己割据的势力。因此我对陈炯明说:“吴佩孚并不放心南方,只有从中山先生意旨,筹备北伐,广东才能保住。”我并且把中山先生的嘱语反复向陈炯明说明。陈炯明却说:“我不反对北伐,但求中山先生再三审慎。”我知道这是陈炯明故意支吾,所以打电报向中山先生请示,中山先生立刻回电说要亲自来广西。陈炯明听见这事,立刻改变口气,表示要回广东。10月间,中山先生和陈炯明在梧州附近浔江舟中晤面,陈炯明才在口头上勉强同意中山先生北伐。中山先生在桂林组织大本营,积极筹备北伐,这时,廖仲恺负责财政方面的筹划,邓铿负责组织警卫军队,我负责制订军事计划和各省的联络接洽工作。当我们正在从各方面积极准备北伐的时候,广州的陈炯明和他的部下也正在进行紧张的阴谋破坏活动。1922年2月20日晚上,在广州的广九车站上,陈炯明雇用来的凶手,将邓铿刺杀了。3月中旬,我到梧州,向中山先生报告了广州情况。中山先生认为邓铿是陈炯明所害,这是破坏北伐的先声和信号,因此断然下令,免去了陈炯明的所有职务。陈炯明免职后避往惠州,一时粤军自桂蜂涌而归,谣诼纷传。4月,中山先生率军出驻韶州。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