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产婆”赵凤昌(2)

辛亥革命网 2010-11-19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龙飞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革命时期,上海南阳路十号“惜阴堂”住着一位老人,深居简出,但南北要人,趋之若鹜,这里成了名流荟萃之所,许多左右时局的大事都

  调和南北,助产民国

  武昌起义后,赵凤昌一方面担心列强趁机进一步瓜分中国,还强调要防范超朝廷借助日本等国势力同革命相对抗,他从大局出发,明确提出要“保将来之中国”。革命浪潮席卷大半个中国时,赵凤昌也开始明确支持革命。1911年11月13日,他和张謇、熊希龄、汤寿潜等公开联合致电张家口商会,转请内蒙古各界人士赞成共和。

  为促使清廷尽快交出政权,赵凤昌甚至通过其在赵秉钧手下做事的妻弟洪述祖,代拟清帝退位诏书。而上海南阳路上的惜阴堂,已成了革命党人与立宪派接洽密谈的中心。许多至关重要的问题,诸如清帝逊位后之安排、新政府的组建等都是在赵氏的惜阴堂谈妥后,才进行正式谈判的。赵凤昌则在这个过程中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甚至在关键时候还能左右双方意见,譬如袁世凯接任临时总统后国务总理人选的问题就是由赵凤昌推举唐绍仪而得以圆满解决。

  1911年12月27,孙中山抵达上海后之次日,即来到惜阴堂,向赵凤昌询求方略,赵氏则“一一陈说沪汉情事”,并介绍熊希齡入局。孙中山与黄兴还多次将临时政府人员名单向赵凤昌征求意见,赵建议“既须兼纳众流,更当克副民望”,这个原则显然被孙黄等革命党采纳——临时政府的组成人员有明显的平衡南北的意图。

  后来,赵凤昌虽未接受孙中山先生的“枢密顾问”之邀请,但是,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曾经任命赵凤昌担任了汉冶萍公司总董。1912年3月他又与张謇、章炳麟等组织统一党。在临时政府北迁后,赵凤昌在反对袁世凯称帝,尤其是在反对张勋复辟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图2  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的《赵凤昌藏札》(全十册)于2009年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时势造“奇人”

  赵凤昌巨大的“能量”从何而来?入张之洞幕应该是一个重要的节点,一方面赵凤昌的个人能力借此得到了极好的历练,更重要的是通过张之洞和他所处的位置获得了一大批重要的人脉资源。后来尽管被革职,但与张之洞的关系仍然没有中断,而且张之洞还为其谋了一个电报局的差,这样赵凤昌可以更自由地结交各路人士,而任职电报局则为他搜集各方信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个人头脑灵活,能根据局势的发展而灵活调整自己的政治倾向,以至于能在形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适时与黄兴、宋教仁等革命党建立良好的关系,也能与北方的唐绍仪有着良好的交情,广泛的人际关系能让他左右逢源,并且这种效用在困境中更能体现出来。更重要的是,当时南北对立、新旧交替的这种大环境下,南和北、新和旧都需要有一个可以居间调停的角色和一个非正式的议事场所,具备相应资历的赵凤昌和他的惜阴堂自然成了不二之选。在这个意义上,赵凤昌之“奇”,自然与其自身的才干分不开,但更是拜时势所赐。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