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辛亥志士(上)(2)

辛亥革命网 2010-11-1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龙飞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革命为黄冈锻炼和造就了一大批要求进步、向往革命的热血青年。这里将简略介绍其中几个代表人物:居正、黄侃、詹大悲、李四光。 ,黄冈

  黄侃

图2  个性十足的一代“国学大师”黄侃

  1903年,18岁的黄侃以优异成绩考入武汉文普通学堂,这所学校是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新式中学。在这里,黄侃认识了宋教仁、查光佛、欧阳瑞骅、董用威(即董必武)等人,还通过宋教仁认识了当时就读于两湖书院的黄兴。这个时期正是中国社会发生激烈变革的一个非常时期,在时代风气和周围众多志士的影响下,黄侃渐渐倾向革命,并积极投身革命。1905年,黄侃被官派至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恰好和章太炎同寓。1906年,黄侃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随后在《民报》上发表《哀贫民》、《哀太平天国》等一系列文章,鼓吹革命。1910年,湖北革命党人函电催促黄侃回国,共举大事。他回国后,与革命党人详细分析了当时形势和情况,并深刻总结了湖南等地起义失败的教训和因素,认为现在时机尚未成熟,切勿轻举妄动,当前应该做好组织、宣传工作,特别是要办好报纸刊物,鼓吹革命,激扬民气,发动群众,突出刊述民族大义。至此,黄侃频繁往来于武昌、蕲春之间,开展革命活动。并在鄂东南蕲春、黄梅、广济、浠水、英山、麻城及与湖北接壤之安徽宿松、太湖等八县组织孝义会。不畏艰苦深入民间,到处宣传民族大义和中国危亡的状况,号召人民起来推翻君主专制,每次讲演听者达数千人之多,八县听过黄侃演讲者有数万之众。

  武昌起义后,刚出狱的詹大悲就组织成立了汉口军政府,黄侃也参加了军政府工作。11月1日汉口陷落,詹大悲主张赴安徽求援,遂与何海鸣、黄侃等十几人乘船东下,到九江后得知安徽形势发生变化,求援不成。詹大悲、何海鸣等人赴上海求援去了,黄侃则主张回蕲春发动孝义会,从鄂东北上牵制清军后方,以解武汉之围,遂与温楚珩、陈冕亚等人回蕲春。蕲春孝义会重要成员方伯芸、张伯亥、汪翔云等人见到黄侃都表示愿意参加革命军,当下大家议定,先集合会员攻打县城夺取枪械,然后联合各县会党北上,切断清军后路,以解武汉之围。第二天黄侃在旁街湾黄家宗祠召开孝义会大会,宣传武昌起义后的革命形势,号召大家参加革命军,到会者无不动容,踊跃参加。会后决定分四路集中,以县城为总汇合点。这个计划惊动了当地土豪劣绅,他们请驻防清水师兵前来逮捕黄侃,黄侃不得已出走,辗转赴上海。1913受蔡元培聘请,年仅27岁的黄侃北上到北京大学文科任职,从此开始了教授生涯。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