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辛亥革命中走出的中共领导人(下)(2)
辛亥革命网 2010-11-1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龙飞 查看:
1911年8月,朱德提前从云南讲武堂毕业,获少尉军衔,被派到蔡锷部下做军需工作。在工作中,他特别注意深入士兵,与他们广泛接触,进行革命宣传。1911年10月30日,蔡锷领导云南重九起义,响应武昌首义,朱德当晚被提拔为连长,参加攻打总督衙门的战斗。随后他又率兵援川,返滇后,晋升为少校。1916年,以蔡锷为主力的云南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没想到入川围攻泸州时受挫退守纳溪,局势逆转,“进攻战”变为“保卫战”。危急关头,蔡锷令第一军第三梯团第六支队长的朱德星夜兼程赶往纳溪要塞棉花坡阻击北洋军。临危受命的朱德率部连续激战数昼夜,以少胜多,出奇制胜,最终将敌人打得溃不成军。赫赫有名的滇军也就是在此战中开始出名的,朱德也因此战而成为远近闻名的“护国名将”,并于1917年晋升少将。后来,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朱德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他的革命生涯开始了另一次重大转折。
毛泽东:曾是“许多人里的一个小卒”
图3 青年毛泽东
1911年10月,当辛亥革命在两湖风起云涌时,不足18岁的毛泽东走出湘乡驻省中学的课堂,在长沙参加了湖南新军,当一名列兵。青年毛泽东辍学从军,是受近代民主爱国思潮的影响而作出的理性抉择。在求学时期,毛泽东阅读了大量的进步刊物和书籍,政治意识初步启蒙。特别是资产阶级革命派著名的《民立报》,给毛的影响尤大。他从《民立报》上,获取了大量的政治信息和理论知识,包括第一次读到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知道了孙中山是同盟会的伟大领袖。1911年3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阴谋将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湖南群众立即起来反对,在长沙召开了万人抗议大会。毛泽东也在那时听了徐特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演讲,深受感染。
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到毛泽东就读的中学宣传讲演,介绍武昌起义的情况,号召师生参加辛亥革命,推翻腐败的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讲演在师生中反响强烈。毛泽东兴奋不已,决定从军报国,走武装反清的革命道路。加入湖南新军的毛泽东很快与士兵打成一片。士兵中有许多人没有文化,毛泽东经常热心地帮他们写家信,并给他们讲解报纸上的新闻,深受士兵们的欢迎。袁世凯接替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清帝退位后,战争暂时告一段落,许多人以为革命已经结束了,毛泽东也认为革命已经过去,不需要再打仗了,便从新军中退伍,结束了半年军旅生活,随后考入湖南省第一中学,继续求学。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