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志士李健侯
辛亥革命网 2010-10-1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湖北省志人物志稿第三卷 查看:
李健侯(1892~1962),字永年,号光泽。湖北黄安﹙今红安﹚李家湾人。1906年随董必武到武昌,考入湖北省立中路小学。1911年考入黄州府师范学校。武昌首义后入学生军,参加汉阳保卫战。南北议和,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三期炮科。1916年初,投山东反袁民军部队,任教练官。6月,返回军校,年底毕业,被分配到陆军第六混成旅炮兵营任见习排长,赴通城、崇阳、平江一带,参加湘军、鄂军边界战争。1918年,调任陆军十八师参谋。次年,考入北京陆军大学第六期。1922年毕业。后历任十八师参谋、炮兵团代理团长。1926年冬编入国民革命军第十军,任直属炮兵团少将团长。次年升任该军第二十九师参谋长,不久赴南京,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训练处少将炮兵科长。10月,任参谋厅第一局局长、兼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筹备主任。主持制定“西征”、“北伐”军事作战计划。并建议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改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另设中央政治学校。
1928年1月,蒋介石复职重组总司令部,调李为少将高参。4月,应第七军军长夏威之邀,任该军中将参谋长;冬,兼任南京中央编遣委员会中将委员及第四编遣区军务局局长。1936年,任南京参谋本部总务厅少将章制科长。次年调任军令部总务厅第二处少将处长,随军令部迁至武昌。1938年秋,因肺病留汉口太和医院治疗,受天主教洗礼。1940年,汪精卫伪政府参谋总长杨揆一等亲至医院,劝其到南京任职,遭拒绝。此后,回黄安老家闲居数年。1945年赴重庆,任军令部少将高参。
抗日战争胜利后回武汉,。1946年8月退役。时国共两党和谈,董必武暂住武汉。因乡谊相互宴请数次。8月24日傍晚,国民党特务将其秘密逮捕,友人营救获释。1949年12月,应邀参加湖北省各界人士代表座谈会。此后,曾两次参加省各界人民代表协商委员会,为第一、第二届省人民代表,民革省委会第一、第三届委员。1962年1月24日,病逝于武昌。﹙据湖北省志人物志稿第三卷P1150-P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