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尔丰

辛亥革命网 2010-12-3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谢未渊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晚清政局中,兵帅最出名者当属岑春煊、袁世凯,“赵将军”却鲜为人知,他就是被川人称为“屠户”的赵尔丰。,赵尔丰,
 

  晚清知兵帅,岑袁最有名。

  岂如赵将军,川边扬英声。

  诗中所言,在晚清政局中,兵帅最出名者当属岑春煊、袁世凯, “赵将军”却鲜为人知,他就是被川人称为“屠户”的赵尔丰。

  赵尔丰(1854-1911),字季和,祖籍山东蓬莱,生于辽宁铁岭。其父是道光进士,其兄弟尔震、尔巽、尔萃均考取进士,唯赵尔丰屡试不第,只能以纳捐为官,任职于广东。1884年任山西静乐知县,1888年调水济县令,得山西巡抚锡良赏识,随任于河南。1903年锡良调任四川总督,赵又随之入川,先后任永宁道、建昌道。1906年7月,清政府以“四川、云南两省毗连西藏,边务至为紧要”,决定设立相当于省级建制的川滇边特别行政区,以赵尔丰为川滇边务大臣。从此,赵尔丰迈上了边疆重臣的官途。赵尔丰在川滇边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实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制度和寺庙特权,密切了川边藏区与内地的联系,因而促进了川边藏区经济、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1908年任驻藏大臣,率兵入藏,屡败受英国操纵的叛军,阻止了英帝国主义北进的阴谋,维护了国家主权、民族团结,为藏区社会发展和进步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但是长期以来,史学界对赵的评价一直是消极的,诸如“屠夫”、“刽子手”等称号成为他的标签,原因何在,这就要从他任四川总督说起。

赵尔丰像

  1911年4月,原四川总督、赵尔丰之兄赵尔巽调任东三省总督,朝廷将赵尔丰调任四川总督。8月2日,赵尔丰到任。是时,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借“国有”的名义把铁路利权出卖给帝国主义,从而激起了声势浩大的保路风潮。四川的保路运动最为激烈,早在6月份便成立了保路同志会,之后运动遍及全省。赵尔丰甫任,也曾一度认为“四川百姓争路是极正常的事”,一面开导民众,一面电恳内阁“筹商转圜之策”,后又参劾盛宣怀,请求朝廷查处盛宣怀。但清廷对赵尔丰等所陈各节,不但置之不顾,反而电饬赵尔丰解散群众,切实镇压。赵被逼无奈,只能忠实的执行清廷的旨意。9月16日,赵尔丰召集各营军官训话,部署弹压保路风潮。9月7日,他以到督署看邮传部电报为由,将应约而来的蒲殿俊、罗纶等9人诱捕。消息传出,同志会组织民众到督署请愿,要求释放蒲殿俊等人,遭到卫兵的枪杀,造成震惊全国的“成都血案”。血案发生后,各地同志军闻而起义,旬月之间,四川大半州县被保路同志军攻占,清军处处失利,四面楚歌。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在全国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四川人民武装斗争愈演愈烈和清廷罢黜的打击下,赵尔丰走投无路,只能释放蒲殿俊等人并交出政权,谋求自保。11月27日,四川宣布独立,蒲殿俊为都督,朱庆澜为副都督。但是局势并不稳定,12月6日,军队突然哗变,蒲、朱逃走,军政部长昌衡平定叛乱,被推为都督。当军队哗变时,应一些绅商的请求下,赵尔丰以总督的名义张帖布告以安定军心,因此,事后人们怀疑兵变是赵指使。12月22日,尹昌衡派兵包围旧督署,处死了赵尔丰。一代边疆大吏,就此了生。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