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勋

辛亥革命网 2010-12-3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谢未渊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张勋,字少轩,江西省奉新县罗塘乡赤田村人,逊清忠臣和近代军阀之一。,张勋,
 

  张勋(1854-1923),字少轩,江西省奉新县罗塘乡赤田村人,逊清忠臣和近代军阀之一。

  张勋从小孤苦贫寒,幼时在罢官还乡的左侍郎徐振祁家做童工,20岁时受其推荐至江西臬台李朝斌处任旗牌,后又经许介绍到湖南湘军潘鼎新部下做事。法越战争爆发,潘鼎新奉谕前往广西联越驱法,张勋随侍左右,颇受信赖。4年后,潘鼎新奉旨回湘,临行前提升张勋为六品管带,并将其介绍给广西提督苏元春继续驻守南疆。张勋爱护士兵,作战英勇,多次勇诛法军,被升为参将。

张勋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日军欲渡鸭绿江,奉天告急。清廷命四川提督宋庆统率毅军防守鸭绿江西岸,宋庆奏请特邀长期抗法勇将张勋赴辽参赞军务。张勋到毅军后表现积极,多次力阻日军。1895年,袁世凯奉旨在小站组建新军,招张勋为工部营管带,从此张勋跟随袁世凯,成为北洋派系一员。

  1901年10月,慈禧回銮返京进入直隶,袁世凯派张勋前往磁州迎驾。张勋一路护驾,侍奉甚周,大得慈禧欢心。回京后,又随驾颐和园,被委以卫戍端门重任,宠信有加。自此,张勋一路高升。1903年,宁夏马贼犯居庸关,扰涉京畿。张勋请命率兵节制口外,将马贼赶回西北。慈禧大喜,谕旨张勋晋升一级,赏“黄马褂”,封“巴图隆阿巴图鲁”。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驻守张家口,1906年调沈阳任淮军翼长。1908年授云南提督,旋改甘肃提督,均未就任。1908年11月光绪、慈禧先后死去,张勋痛哭,令上下皆服丧。

  1911年8月,又任江南提督,驻防浦口。武昌起义爆发后,张勋率江防营进入南京,与起义新军激战于雨花台,后来被革命联军击败,退守徐州,清廷授他为江苏巡抚,署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

  民国后,虽继续跟随袁世凯就任民国官职,但是坚持不剪辫子,他的军队也都如此,故人称之“辫帅”,称其军队为“辫子军”。“二次革命”时,率军攻陷南京,升为江苏督军。不久,转任长江巡阅使,至徐州。1915年,张勋被授定武上将军,其军队改为定武军,1916年又任安徽督军。这期间,张勋将辫子军从几千人扩充至两万余人,扩大了实力,为以后复辟清廷准备了军事力量。

  袁世凯死后,北洋派系内部斗争激烈,张勋利用此机,积极筹划复辟,从1916年6月至1917年5月先后邀请各方军阀举行四次徐州会议,终于敲定复辟计划,期间还组织有“十三省区联合会”以作保障,张勋被推为盟主。张勋自信满满,1917年6月,遂以调停“府院之争”之名率8000辫子军北上,解散国会,逼走大总统黎元洪,并于7月1日,公然拥清逊帝溥仪登极复辟,张勋自任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史称“张勋复辟”或“丁巳复辟”。

  张勋复辟遭到举国激烈反对,各派军阀无一支持,最大赢家段祺瑞更是趁机组织所谓“讨逆军”反戈讨伐。四面楚歌皆起,辫子军纷纷溃败,张勋只得逃入荷兰使馆避难。12日,清帝再次宣布退位,仅仅12天的复辟闹剧匆匆收场。

  1918年10月张勋得到北洋政府“特赦”,隐居天津,1923年病死,年70岁,终生未剪辫子。

  张勋死后,其子所发之讣闻和哀启,只叙张勋在清所居官职,不叙民国官职,以表其忠于清室。

  张勋拥清复辟,是忠心,是野心?无从论说。当时《晨报》评论之语耐人寻味:“然复辟未成,张勋未露董卓之逆迹,则今日之张勋,真所谓‘一生真伪有谁知’者也。”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