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人凤

辛亥革命网 2010-12-2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谢未渊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谭人凤,字有府,号石屏,晚年自号雪髯,湖南新化县福田(今属隆回县)人,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谭人凤,
 

  谭人凤(1860-1920),字有府,号石屏,晚年自号雪髯,湖南新化县福田(今属隆回县)人,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

  谭人凤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少年时家境贫寒,在兄长的支持下才得就读于私塾,然科举考试却屡试不中。1890年在家乡义学当塾师,1895年创办福田小学堂。期间,谭人凤开始接触新学,眼界大开。甲午战后,国内外形势日趋危急,然而清廷却依然腐败颟顸不思进取,在爱国热忱的促使下,谭人凤逐渐走上了武装反清的革命道路。

谭人凤

  1903年至1904年间,谭人凤在湖南宝庆、辰州、常德一带联络会党同志,策动反清武装起义,消息不慎泄露,遭到官府追捕,逃亡日本。1906年经黄兴介绍,谭人凤加人同盟会,并成为同盟会的领导人之一。不久,奉命回国参加萍浏醴起义,刚到长沙即闻起义失败消息,复返东京入法政学校学习。此后,多次参与组织领导同盟会在南方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工作。1911年4广州黄花岗起义时,年过半百的谭人凤坚决要求参加“决死队”被黄兴劝阻,革命献身精神鼓舞了起义志士。

  黄花岗之役失败后,谭人凤前往武汉,与两湖革命党人焦达峰、孙武等商讨筹划在长江流域腹地发动起义。1911年5、6月间,谭人凤与宋教仁等同盟会部分骨干召集了11省区同盟会会长会议,讨论筹组同盟会中部总会。7月31日,同盟会中部总会在上海召开正式成立大会,通过了由谭人凤、宋教仁分别起草的章程和宣告,谭人凤被推举为总务干事、总务会议议长。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后,在长江流域各省设立分会,收揽人才,以制造革命时机。在湖北,谭人凤为促成文学社和共进会的联合和统一做了大量的工作。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4日,谭人凤由沪赶到武昌,协助湖北军政府工作。长沙起义成功后,谭人凤前往长沙,敦促湘军援鄂,并帮助湖南军政府都督焦达峰将立宪派主持的参议院权力收回。之后赶回武昌,赴汉阳前线慰劳将士。11月底,汉口、汉阳相继失守,武昌危在旦夕。12月初,革命军首领黄兴及湖北总督黎元洪相继弃城出走,武昌群龙无首。在此千钧一发之际,谭人凤被推为革命军总司令,节制武昌各军及各省援军。他身先士卒,冒风雨霜雪,“昼出洪山,夜归武昌”,指挥各军同仇敌忾严加防守,使清军不敢越雷池半步,从而保卫了革命的首义地武昌,稳定了革命的大局。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谭人凤主张继续举兵北伐,反对南北议和,曾以北面招讨使名义在沪组织北伐机关。南北议和告成,袁世凯即任临时大总统,谭人凤通电表示反对。同年夏,任川粤汉铁路督办。11月27日,任长江巡阅使。

  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暗中指使刺客刺杀宋教仁,谭人凤积极支持孙中山武力讨伐袁世凯。7月,“二次革命”爆发,谭人凤回湖南策动谭延闿反袁独立。二次革命失败后,谭人凤再次逃亡日本,改名林泉逸,不久赴南洋筹款反袁。袁世凯称帝后,谭人凤到上海、山东等地参与并策动讨袁斗争。1917年2月,谭人凤致电北京政府,主张严守中立,反对段祺瑞对德绝交和加入协约国。8月,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谭人凤前往协助,并到广东等地联络党人。

  1920年4月24日谭人凤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60岁。著有《石叟牌词》等。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