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曼殊:是空是色本无殊

辛亥革命网 2010-12-1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谢未渊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苏曼殊是一个没有归宿的人,多情却又无情。他可以为一项事业一种理想赴死,但这是一种自杀式的冲动,没有一项事业一种理想可以让他依托
 

苏曼殊(1884-1918)名戬,字子谷,法号曼殊

  苏曼殊是一个没有归宿的人,多情却又无情。他的朋友很多,近代中国的风云人物,孙中山、汪精卫、蒋介石、陈独秀、章太炎、李根源、戴季陶、邵元冲、刘师培、李叔同、柳亚子、包天笑、黄宾虹等都是他的朋友,他与很多人彼此相契合,相交好,但是没有一个人可以让他脱离内心的孤寂,他可以为一项事业一种理想赴死,但这是一种自杀式的冲动,没有一项事业一种理想可以让他依托。他在不同的国家、城市、人群、阶层、思想中流浪,无一处可以使他感到停泊的安心。他一直奔走寻找,却没有一个希望,他放浪形骸,却也无法释放内心之苦。苏曼殊是太敏感的人,敏感的近于忧伤。

  郑桐荪说:他年少时本是极热心,中年后悲观极深。苏曼殊少年留学日本,曾经冯自由介绍加入青年会,后又参与兴中会、拒俄义勇军等革命活动,在其中结识了许多热血的朋友,后来遭逢家人反对返回上海。在回国的船上苏曼殊曾痛苦的想要自杀,他回国却无家可归,那些人不过是血缘上的亲人,并无感情的关怀,而自己却不得已要按照他们的意愿行为,虽然没有蹈海,也是心凉许多。之后他在上海停泊又在几个城市先后从事教书与报社工作,但终于还是出了家。只是他又不耐出家人的戒规与清苦,自以为来去自由,偷了师兄的度牒下山,从此以度牒上的法号曼殊行世。

  曼殊一生几次出家,似乎在佛家与尘世之间悬浮。他出家后仍然参与革命活动,有时亦爱冲动行事,如一日忽然对友人讲要去炸康有为,被朋友拦住方罢,也吃酒肉爱女人,常在烟花青楼流连,珍藏美人小相提字,而他的朋友却都爱称他“曼殊上人”,不当他是假和尚,也是因为他自然有一种佛性与真心。他不爱名利。他的字画诗文极好,而他却几乎仅以教书撰文为业,从不拿画换钱。常常一个人郁郁作画,作好即焚毁,有时恰好被人看到,抢救下来方才流传。一时有钱辄大宴诸朋,痛饮痛吃几天几夜直到把钱用完,一时没钱,偷拿朋友的来用,或者干脆不吃不喝。苏曼殊有一别称“糖僧”,因其嗜糖又饕食,尤爱茶花女所衷之摩尔登糖,常一日吃糖数包,吃完即饮冰五六升,他后来患肠胃病极重,仍是每常食糖炒栗子、年糕不禁口。

  包天笑曾有诗:松糖橘饼又玫瑰,甜蜜香酥笑口开。想是大师心里苦,要从苦处得甘来。苏曼殊出家为僧,却没有出家人的超脱,爱恋尘世,却看透了世间恩情种种。在这两种人生间徘徊的他,如同放诞的野风自在却不自如。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