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禺——执笔为剑的资产阶级革命者

辛亥革命网 2010-12-1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谢未渊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刘成禺出生于当时正在兴办洋务的中国,从小接受着新思潮与新气象的感染与洗礼,为自己的思想中埋下了渴望求新与变革的火种。,刘成禺——
 

  八百多年前,辛弃疾于荆楚大地上发出了“忧愁风雨,树犹如此”的慨叹。这份渴望报效民族、建功立业的情怀穿越了历史的风云,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风流俊杰。刘成禺是其中光辉夺目的一位。

  刘成禺出生于当时正在兴办洋务的中国,从小接受着新思潮与新气象的感染与洗礼,为自己的思想中埋下了渴望求新与变革的火种。

  1903年,刘成禺加入了兴中会,成为了其中的骨干成员;他在日本创办的刊物《湖北学生界》,成为进步青年阐发政治观点的重要阵地;他关注时局,针砭时弊,发表了重要的反清演说,犀利的文笔和言辞,振聋发聩;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在高涨的革命浪潮在感召下,刘成禺毅然中断在美国的学业,前往中国革命的中心,积极投身革命伟业。

  之后,他始终以笔为剑,运用亲身所见所学所感,为变革中的风雨中国书写担忧。从南京临时政府到北京临时政府到广州国会,刘成禺的仕途几经波折浮沉。而刘成禺作为先进的中国人,作为杰出的革命者,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与职责。

  在孙中山出任“非常大总统”的非常时期,其中,有刘成禺一路坚定的辅助与支持。刘成禺历任大元师府总统、总统府宣传局主任、大本营参议等职,恪尽职守,竭尽心力。在中国革命黑暗的漫漫长夜,是他们的执著的固守,为我们保存了民族前进的根基与希望。

  1932年,刘成禺返回故里湖北,潜心从事文献编纂工作。他的笔耕不辍,完善了革命时期湖北地区的文化与历史史料,同时促进了动荡时期我国地区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刘成禺的作品,从《太平天国战史》到《洪宪纪事诗》,从《世载堂诗集》到《世载堂杂忆》,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文学与史料价值。而《洪宪纪事诗》成就最高,被孙中山先生称为是“宣阐民主主义。鉴前事之得失,示来者之惩戒。国民庶有宗主,亦吾党之光荣也”的伟大杰作。

  刘成禺的一生,七十七载光阴,少有戎马生涯,却充满了政坛上的疾风苦雨。其间,刘成禺坚定地握紧手中之笔,写下对落后与腐朽的鞭笞,写下对锐意求新的呼唤,同时,对历史上珍贵的片断与点滴,用虔诚的笔触,作下最生动详实的记录。

  七十七年的时光里,刘成禺用他的文字,折射了一个时代的风貌与精神,展现了他作为一名坚定的革命者与历史学者杰出的人格风度。

  七十七年里,刘成禺以他的笔为利剑,助中国的革命前途走向更开阔的一片天地。

刘成禺手迹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