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烈钧——功勋卓著的革命家

辛亥革命网 2010-12-1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谢未渊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李烈钧自1907年加入同盟会,即追随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参加过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护法、北伐等一系列革命活动,为推翻封建帝制、
 

  李烈钧(1882-1946),原名烈训,又名协和,字侠如,号侠黄,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人。

李烈钧

  1902年,李烈钧进入江西武备学堂,1904年赴日本留学学习军事,1907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8年回国,任江西暂编陆军第27混成协第54标第1营管带,因在新军中宣传反清思想遭拘捕。1909年任云南讲武堂教官兼兵备提调。不久,接任陆军小学总办,曾暗中协助同盟会云南支部长李根源在学堂和军队中宣传反清,进行革命活动。

  武昌起义爆发后,李烈钧回江西参加武装起义,任九江军政分府参谋长,他随即部署防务,阻住了清政府海军的十一艘军舰和两艘鱼雷艇,经晓以利害,清海军随即宣布起义。事后,李烈钧被推为海陆军总司令,九江革命势力因之大振。11月中旬应安徽同盟会员请求,率部前往援助安庆革命军,被推为安徽都督。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李烈钧被孙中山任命为江西都督。李烈钧主赣期间,大力进行军事、政治、经济改革。

  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李烈钧率先组织江西讨袁军,7月12日在湖口宣布独立,成立讨袁军总司令部,就任江西讨袁军总司令,通电武力讨袁,打响了“二次革命”的第一枪。8月,“二次革命”失败后,他亡命日本。

  1915年12月,李烈钧回国,与唐继尧、蔡锷等人揭起护国讨袁旗帜,参加护国、护法及北伐战争,被任为北伐军第2军总司令,护国军总司令。1917年后任孙中山组织的广州政府总参谋长,辅佐孙中山打败陈炯明。

  1925年1月,孙中山在北京病危,李烈钧迅速抵达北京,随侍孙中山。3月12日,孙中同在北京病逝。他参与主持丧事,并亲拟挽联:

  才逾汤武,功盖桓文,九万里震威名,天授如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出秉节钺,入赞戎机,二十年共患难,山颓安仰!上为国恸,下为私哀。

  孙中山逝世后,广州政府由胡汉民代理大元帅,李烈钧不愿与其共事,遂被冯玉祥聘为国民军总参议。1926年8月,国民军被奉军战败,李烈钧也离开国民军南下。1926年10月,北伐军进入江西,11月攻占南昌,国民政府任命李烈钧为江西省政府主席。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任命李烈钧为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兼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李烈钧遂赴南京任职。1928年10月,国民政府改组,李烈钧未再担任实职,遂离开南京,到上海养病。11月上旬,李烈钧回武宁探家,筹建修江路,为江西公路之滥觞。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李烈钧致电蒋介石主张一致抗日。1936年12月31日,李烈钧被国民政府授为陆军二级上将衔,任南京国民政府高等军事法庭审判长。1946年2月20日,因病在重庆逝世,终年64岁。国民政府下令给予国葬,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人曾亲往吊唁。

李烈钧诗联

李烈钧手迹

  李烈钧自1907年加入同盟会,即追随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参加过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护法、北伐等一系列革命活动,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作出过贡献。抗日战争时期,他又带病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他一生文武兼备,著有《武宁文牍》、《孙大元帅戡乱记》等,屡建战功,堪称“上马可杀贼,下马可草檄”的一代儒将。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