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元洪

辛亥革命网 2010-12-1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谢未渊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黎元洪(1864-1928),字宋卿,湖北黄陂人。民初政治家,武昌首义的都督,两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三任副总统。,黎元洪,
 

  黎元洪(1864-1928),字宋卿,湖北黄陂人。民初政治家,武昌首义的都督,两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三任副总统。

  1883年,黎元洪考入北洋水师学堂,毕业后往广东服役,随“广甲”舰编入北洋水师。甲午战争爆发后,黎元洪随舰队北上,为日军所败。黎大难不死,之后前往南京投靠张之洞。张之洞令其负责新式炮台修建工作。

  1896年,黎元洪随张之洞回湖北,除了继续监制炮台,还负责编练新军。1898-1901年黎元洪三次前往日本考察军事。后湖北新军不断改编,1906年时,黎元洪任陆军暂编第二十一任第二镇第三协统领官,兼任统制官。1909年,黎元洪作为军界代表参加“湖北铁路协会”。

  武昌起义爆发后,黎元洪“被出任”湖北都督,但他对革命缺乏热情,一直持观望态度,直到汉口、汉阳相继光复,各国领事表示“中立”后,黎元洪才宣告就职。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黎元洪任副总统兼鄂军都督。此时大局已定,袁世凯代表的北洋军阀和孙中山领导的临时政府爆发了“民元定都”之争,在这场争论中,黎元洪也以“革命元勋”身份多方活动,企图收渔翁之利,将民国首都建在武昌。后孙中山向袁世凯妥协,同意定都北京。

  黎元洪任鄂军都督期间,广泛培植私党,他还召集组成“民社”,自任理事长,收罗旧官僚、旧政客、失意的同盟会员以及立宪派分子。之后他又大力裁撤新军,打压异己,对于敢于反抗者,更是不惜痛下杀手。

  1912年2月28日,不满黎元洪的共进会会员黄申芗、向海潜等人组织了“群英会暴动”,掀起了倒黎运动。黎元洪借力打力,放出话去:“我这个都督是给尧卿(孙武)做的”将运动浪潮引向孙武,孙武逃奔汉口。黎元洪一方面表示“接受民意”,将孙武撤职;一方面以整顿机构为名,将暴动者大加迫害。之后湖北军政府完全为黎元洪所控制。同年4月,有革命党人谋划刺杀黎元洪,泄密后遭捕杀。5月,又有前文学社成员准备起义,黎元洪得知消息后抢先下手,将组织者捕杀。一连串的风波令黎元洪对昔日革命党人猜忌更甚,武昌首义时有“三武”之说——孙武、蒋翊武,张振武。时有陈宦对黎元洪进言:“三武不去,则副总统无权。”孙武已被赶走,黎元洪遂与袁世凯互通声气,将蒋翊武和张振武调往北京。张振武入京后遭段芝贵杀害,一同遇难的还有方维等数十人。事后黎元洪声称张振武“蛊惑军士,勾结土匪,破坏共和,图谋不轨”。

  9月25日,武昌南湖发生马队倒黎事件,打算在武昌起义一周年纪念日那天起事,后泄密,黎元洪大开杀戒。《长沙日报》10月1日、2日记载:“城内稍有形迹可疑者,即拿往阅马场枭首”。

  1913年宋教仁案爆发后,8月老同盟会员田桐赴汉组织“改进团”,发展军事力量,准备与袁世凯开战。黎元洪担心改进团势力过大,电请袁世凯派北洋军入鄂,从此北洋势力得以进入湖北。后黎元洪出动军警,镇压改进团。

  二次革命失败后,黎元洪被袁世凯请到北京,专任副总统。

  1915年,袁世凯称帝。黎元洪恐引火烧身,迁居东厂胡同,闭门谢客。后袁世凯“册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黎元洪坚决不受。

  1916年,袁世凯病死,黎元洪出任大总统,而国务院总理段祺瑞却手握兵权,独断专行,二人遂起 “府院之争”。1917年6月,经黎元洪同意,张勋以“调停”之名入京,不料却解散国会、逼迫黎元洪辞职,拥清逊帝溥仪复辟帝制。

  1922年6月,曹锟、吴佩孚赶跑徐世昌,请黎元洪任大总统,“法统重光”。仅过一年,曹锟通过贿选将黎元洪赶下台。之后黎元洪往天津居住。

  1928年6月3日,黎元洪因脑溢血在天津病故。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