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前后的林森(3)
辛亥革命网 2011-03-18 00:00 来源: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论文集 作者:马振犊 查看:
2月13日.孙中山为了促成推翻帝制后南北议和的早日实现,决定让位给袁世凯。但共和政府又对袁氏的阴险狡诈深为忧虑。孙中山与林森等人一致认为有必要制定一部临时约法,以约束袁世凯的行为,保护革命成果。在林森的主持下,参议院临时约法起草委员会经过月余努力,终于在3月8日完成了《临时约法》的三读程序。3月11日,由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予以公布。林森在制定约法过程中对孙中山所提各项主张如定都南京、采用青天白日国旗等都给予了积极的支持。4月1日,孙中山正式离职,月底,参议院应袁世凯要求迁往北京复会。当袁世凯以总统身份临会致词时,林森面对趾高气昂戎装佩剑的袁氏,毫不畏惧地上前阻挡,请其解除武装。林森说:“此地乃代表全国人民之最高机关,不得携带武器,请先生解除佩剑以崇法治。”袁世凯闻言变色,不得已而从之。后来,林森又对袁氏演辞中媚外辱国内容进行了坚决的批驳。林森对袁世凯的本质逐渐有了根本的认识,他决计离开北京。4月间,他南下福州。8月在闽主持了福建国民党支部的组建工作,次年4月,他又被选为参议院全院委员长,但他仍坚持不与袁世凯合作,申请了去美国游历的护照。11月,袁世凯撕下伪装下令解散国会,取消国民党员议员资格,公开镇压革命党。林森遂东渡日本避难。
(四)林森在日本见到了正在筹建中华革命党的孙中山先生,表示愿意追随孙中山加入中华革命党,随即办理了入党手续并被委任为美洲总支部负责人,前往美洲巡视党务。
1914年春,林森乘轮抵达檀香山,开始了他的美洲之行。6月,抵达旧金山,出任国民党(时美洲革命党仍称国民党)美洲总支部副部长兼为讨袁筹饷而设立的“民国维持会”会长。不久,他便去古巴各地筹募讨袁军费。
1914年冬,国民党美洲总支部换届选举,林森当选为正支部长,冯自由为副。在总支部大会上,冯自由向三千多华侨革命者介绍说:“这就是当日逼令袁世凯解除佩剑的参议院议长林森先生。”全场热烈鼓掌,对林森表示了极大的崇敬。
林森在美洲历经美国、古巴、加拿大等地,向各地爱国华侨募集了大量捐款,前后以“民国维持会”名义向东京党的总部汇款日金120余万元,有力地支援了国内反袁斗争。孙中山特授其以“领袖支部”的荣誉称号。虽然林森手中握有巨额公款,但从不挪用一分,他个人过着极其朴素的生活,有时甚至连起码的生活费都难保证。他没有一分钱工资薪金,日常生活都靠同志们帮助。为了维持生活,他利用空余时间教授华侨子弟汉语,或出售雨花石之类小件物品赚些补贴。因生活流动不定,这些收入也难以保证。孙中山在东京得知林森生活困状很是不安,函令“民国维持会”一次赠予林森美金三千元作为个人生活费,这才稍舒危困。
林森在美洲工作期间,主持举办了l915年全美国民党“恳亲大会”,为华侨青年创办了各种形式的训练班,教授军事、航空等课程,以为祖国革命培养专门人才。他还保送了陈庆云,黄光锐、杨仙逸等一批优秀青年进入美国航空学校就学,为创建中国空军培养了骨干力量。 1916年6月,袁世觊在国人唾骂中病死,黎元洪继任总统。段祺瑞内阁重开国会。林森奉孙中山之命启程回国。
(五)国会重开后,林森与国民党议员张继等组织“宪政商榷会”,与“研究系”的“中央集权”主张相对立。以林森为首的“丙辰俱乐部”成为国会中反对北洋军阀段祺瑞的激进派。1917年3月,中华革命党通告党员准备恢复国民党名称。6月间黎元洪再次宣布解散国会,段祺瑞利用“参战”以图私益,北京政局大乱。
孙中山率海军南下广东发起“护法运动”,林森等联袂南下追随之,8月25日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孙中山出任护法军政府大元帅,以林森为大元帅府外交部长,并曾一度派其前往南洋募集经费。次年4月,桂系军阀强行改组军政府,排挤孙中山,孙愤而辞职离粤赴沪,嘱林森继续留在广东维持和局,8月,林森当选为护法国会参议院议长。
林森在粤期间,以参议院议长名义发起了募捐修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的活动,“所有费用只向国内同志募捐,立意不向各衙署开口,因虽口言护法者,未必与吾党宗旨相合”。
1920年春,桂系军阀为了谋求同北京政府的妥协,停发了国会维持费,大部分议员只好离粤。4月16日,林森离粤去沪,他在海轮中手书一封寄海外同志报告国内情况的信,写道:“桂系压迫国会更毒于袁氏,是以坐而待毙,不如离去贼群另图进取,可知中山先生之辞职,其见机之早,实有过人之眼光。吾人护法,本以拥护约法为宗旨,今武人违法,南北皆然,是再不可容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