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辛亥革命领袖慕寿祺
辛亥革命网 2011-03-06 00:00 来源:档案 作者:慕思恭 查看: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成功。1 0月2 2日,陕西革命党人发动新军,联合会党举行起义。与陕毗邻的陇东、天水等地人民奋起响应。原陕甘总督升允从长安逃到平凉蛞赴兰驻总督府)与时任陕甘总督长庚勾结,联合甘肃满族贵族和封建官僚、军阀聚集反革命力量顽固对抗,并致电请政府忠心“勤王”,组织“勤王”之师,企图迎清帝来兰州偏安西北。这样就形成了甘肃在辛亥革命史上反动封建势力与民主革命势力激烈斗争的特殊局面。在革命与反革命的生死较量中,涌现出了一批如黄钺、王之佐、李镜清、慕寿祺、水梓等领袖人物。近年,在甘肃近代史研究中,慕寿祺先生对辛亥革命的作用和贡献往往被他的学术成就所湮没。先生不但是近代甘肃的一位学者,而且是甘肃辛亥革命的领袖人物。
慕寿祺,字子介,号少堂,甘肃镇原人。生于1874年11月1 2日,卒于1 947年1 2月3日。幼年勤奋笃学,随父辗转于西宁、固原学政、教谕任所,受到了良好教育。1 8 9 2年5月,赴泾州童子试,获第一名,时年18岁。督考官甘肃学政蔡燕生在慕的考卷上评赞为“甘之俊人,必速飞矣。”次年,考取增广生员,入兰州求古书院。1 8 9 7年,中丁酉科副贡。1 9 0 0年1 2月,父殒于宁灵厅教授任所,即扶柩回老家安葬,守孝三年。此间,适遇陇东大旱,先生见到官府横征暴敛,市乡饿殍遍野,遂萌发了对清腐朽统治的不满。1 9 0 3年秋,中癸卯科举人。次年,任甘肃省高等学堂教习。1 9 0 8年,赴京考职,被“签分四川试用盐大使”。先生深痛清府吏治腐败固辞未就,仍供职省高等学堂。同年,保荐知县分发山西,又以“家慈年逾六旬,不忍远离”为由再辞。由于先生从教成绩卓著,声名远播,遂受全国教育联合会委派赴东南各省调查学务。北到燕赵,南及江浙,西涉荆巫,东出齐鲁,沿途关注时政,拜访名流。目睹列强横行,民族受辱和东南各省人民反对封建专制的浪潮,也亲自参与了教育界反清斗争,更加坚定了反对帝制拯救中华的革命志向。先生途经安徽结识了候补州同王之佐张掖人)。两人一见如故,讨论中华前途,倾吐个人抱负。后经王之佐介绍加入同盟会。回兰后,撰呈《调查录》8卷,针砭旧教育的习弊,指出改良方略,被甘肃教育界同仁誉为“开拓万古心胸,推倒一时之豪杰”。
1 91 0年,先生欲通过在甘完善法制的途径以达到反对帝制、弘扬民主的目的,遂弃教考取甘肃省第一届最优等法官,出任兰州地方审判厅刑庭主任推事。是年,清廷为鼓动地方顽固势力操纵舆论,反击民主运动,下颁了所谓“诏征国民意见”书,一时,兰州封建官吏纠集政客地痞公开集会演说,反对共和,造谣攻击进步人士,诬陷革命者。在一次集会上,慕拍案而起,痛斥顽固派。会后,他找邓宗、孙炳元等人商议反击对策,并致书咨议局议长张林焱。张接书大惊,揣入袖中,急赴总督府与长庚密商。长庚不顾民意,反而撕下了“诏征国民意见”的假面具,对革命党人施行血腥镇压,判处王之佐等4人死刑。慕得知后,置个人生死于不顾,当即谒见布政使俞明震,旱述甘肃民意,晓以兴亡之道,言辞具理,声泪俱下,使俞明震折服。俞明震当即面见总督K庚力劝“王之佐等人不能杀”。争议甚为激烈,俞质问:“杀4人不足惜,其如与后旨矛盾何?”最机关学校开展宣传活动,支持起义。他愤起揭露反动舆论的盎惑和诬蔑,他在演说中说:“黄钺此举为促进共和,与无故捣乱者不同……。”
1912年初,慕又同邓宗、王之佐等积极策动建威营军统柴洪山及方有松,刘佐寅等,在广州会馆设宴密邀炮队管带等相约发动武装起义。议定山炮兵队管带梁国璋伏兵白塔山听候号令。后因南北议和员。此届议会,仍是一个革命人士与旧官绅、旧军阀的大拼盘。议K李镜清任职74天即被反动派暗杀,慕寿祺先生在议会中起着主要作用。4月,他与邓绍元等捐资邮购京、津、沪、汉等市出版的《民报>、《革命军》等各种进步报刊,在兰州庄严寺开设阅报社,宣传民主思想和全国各地革命活动,鼓舞了甘肃民众的革命斗志。5月间,国民党本部派周之翰来甘,同慕寿祺等筹办党务。当后以“后旨”方压住长庚,决定将4人释放,才避免了一场血案,拯救了革命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