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名将、讨袁将领蔡锐霆(2)
辛亥革命网 2011-06-03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漆跃庆 查看:
参加萍浏醴起义
通过“南昌教案”事件,蔡锐霆深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更坚定了推翻满清政权的决心,同年,与胞兄同时加入同盟会。1906年农历10月,以孙中山等人为首的同盟会,抓住“南昌教案”后清政府对外妥协激起民愤这一契机,决定组织湘、赣两省会党和新军在萍、浏、醴三地同时发动起义,史称“萍浏醴起义适逢萍浏醴起义。蔡锐霆闻知,首先在江西响应,他马上组织“我群社”、“易知社”成员,并联络了一批洪江会会员参与萍浏醴起义。按起义总部署,起义军分兵三路各自进取长沙、南昌。第三路以宜春、万载为根据地,东出上高、高安,打下南昌,进取江南。蔡锐霆带领所组义军,开赴万载集结,参加第三路义军行动。农历10月25日,蔡锐霆率领第三路义军由宜春、万载出发,胜利拿下上高,占领了瑞州府城高安。
就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萍浏醴起义失败后,清朝政府立即实行清乡运动,四处搜捕、屠杀起义人员。蔡锐霆为了躲避清廷的搜捕,更是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1907年与兄妹一道同渡日本,就读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在陆军士官学校,蔡锐霆兄弟与李烈钧意处相逢,从此情义更胜手足。在日本,与孙中山、黄兴等人结为挚友,从此追随孙中山左右,深得孙中山器重。
协助邓文翚建立江西共进会
1909年,蔡锐霆回国,在江西紧锣密鼓进行反清起义准备。期间,蔡锐霆妹夫、前中国共进会会长邓文翚来到南昌,蔡锐霆协助其组建共进会江西分会,联络原易知社成员加入。是年11月15日,江西共进会在南昌义务女校成立,邓文翚任会长,蔡锐霆任理事兼机要秘书。随后,蔡锐霆与邓文翚分头深入到学校、农村甚至新军中,进行革命宣传,并联络会党,运动军队,鼓动起义。第二年,蔡锐霆和蔡突灵返回家乡宜丰,兄弟俩一起,说服父母变卖了家产,蓄马养士,为起义作军事准备。
辛亥率兵光复瑞州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蔡锐霆立即行动,与大哥一起组织光复军,首先夺取本县政权,籍没旗人财产,接着又占据瑞州府(今高安),宣布独立,成立军政府,并通告赣西各县响应,蔡锐霆被各县义军推举为瑞州革命军司令。11月3日,瑞州宣布光复,蔡锐霆兼袁、瑞、临三路都督。随后,蔡锐霆将司令一职移交给大哥,自己率部参加光复南昌的战斗,1910年10月30日,蔡锐霆与各路义军一起攻下省会,任九江军政府参谋部长。年底,又带兵驰援湖北的起义。
枪下救胡谦
1912年3月,李烈钧从湖北回南昌就任江西都督,蔡锐霆任随李烈军回赣,任都督府参军长,指挥军务;并同时兼任中军官,执掌军法。不久任任江西水巡总监,兼节制湖口、马当要塞,成为赣军主力水军的最高军事领导人。在蔡锐霆等人的协助下,李烈钧把百废待新的江西开始治理得有序,前顺利解决了军中许多棘手矛盾。
1912年3月5月间,李烈钧召开都督府政务会议,都府内政司长的钟震川与都督府高级军事顾问胡谦同时出席会议,两人早存宿怨,言语间,胡谦拔枪将钟击毙在李烈钧的办公室内。事发之后,同盟会的会员立即在江西召开支部大会,要求李烈钧惩办胡谦。李烈钧因与胡谦有同学之谊,并深爱其才,不欲加杀,但不杀胡谦又不足以服众,只得挥泪割爱,下令枪决胡谦,并交都督府参军长蔡锐霆处置,拟在南昌城内东湖边执行死刑。蔡锐霆与胡谦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时也有同窗之谊,且敬其军事才华,同时也深知李烈钧的左右为难的矛盾心情。于是,蔡锐霆事先暗中嘱胡谦夫人带好大陶到东湖边“收尸”,然后于第二天晓色朦胧时对胡谦行刑。行刑时,蔡锐霆亲自执枪,故意朝胡谦连开数枪,其实仅一枪击斜穿胡谦左肋,然后草草验尸结案。胡谦之妻迅将胡谦纳入大缸运往上海医治而得一命,数月后即痊愈出院。
蔡锐霆不仅救了胡谦一条人命,更为革命挽救了一位杰出的军事人才。后来的事实证明,被蔡锐霆救下的胡谦,追随孙中山屡立奇功,成为国民革命的重要功臣,并为国民革命培养了许多英勇善战的栋梁之才,如蔡廷楷、刘绍汉、沈载英等一代名将多出其门下。孙中山曾对胡谦高度赞扬说:“吾国数千军人之美德,复见于兹。”不幸的是,1927年8月,胡谦终遭钟震川的外甥(张发奎部师长)的暗杀,死后被追认为陆军上将。
12月10日晚,袁世凯指使原江西第二旅旅长余鹤松在南昌发动赣军刘世钧部兵变,矛头直指李烈钧。蔡锐霆率军平叛,并手刃叛乱军官十余人。
发动“驱汪运动”
1912年12月16日,李烈钧致电袁世凯,引咎自责,请行军民分治,并特荐有私谊的汪瑞闿为江西民政长,但李烈钧不知此时的汪瑞闿已 暗中投靠了袁世凯。此举正中袁世凯下怀,他早就想以军民分治达到制约、削弱赣军势力的目的,于是立即任命汪瑞闿为江西民政长。12月20日,汪瑞闿到江西上任。蔡锐霆与省警察总监陈廷训(后投靠袁世凯)发动“驱汪运动”,并于29日召集江西军警两界数千人召开拒汪大会,主张“武力驱汪出境”,迫汪于次日离境,使袁世凯本拟通过军民分治达到控制江西的阴谋不能得逞。由是,蔡锐霆与袁世凯结怨。
孤身驱兵舰
随着赣军实力的增强,袁世凯对江西的戒备日深。1913年1月15日,李烈钧向日本订购的七千余支枪械及一批子弹运抵九江,袁世凯获悉后密令九江镇守使戈克安扣留,并派军舰接管。27日,海军楚谦舰奉命提取枪械。蔡锐霆率百余人屯扎岸上,声言如改装运,即开炮攻击,双方剑拔弩张。蔡锐霆亲自率部下李明,两人轻舟单桨孤身直趋军舰。蔡锐霆身上捆绑炸药,手枪指着楚谦舰舰长,以引爆炸药与兵舰同归于尽相胁,逼迫楚谦舰舰长返航离境离境返鄂,军火得以保全。此事被军中传为神勇,蔡锐霆因之更之水兵官兵敬重。但此事使袁世凯对蔡锐霆恨之愈深。
打响“二次革命”第一枪
1913年2月,袁世凯对处理江西问题亲笔写了四条密令:一、汪瑞闿到省长任;二、枪支不发;三、蔡锐霆、陈廷训重办;四、李烈钧下野。此令一出,不仅李烈钧难从,以蔡锐霆为首的反袁将领纷纷建议与袁公开决裂并以武力对抗。3月27日晚11时,蔡锐霆率兵二连袭占湖口炮台,正式到水军司令部湖口大本营驻阵,对湖口、马当要塞进行控制。结果,袁世凯只好让戈克安离职赴京,任命本是前来调停的王芝祥暂兼九江镇守使。
4月2日,李烈均发布通告‘地方安宁,人心大定’,实际上是宣告对袁斗争的胜利。
5月,袁世凯派原驻守河南的北洋军阀、第六师师长李纯率部进军湖北,前锋进驻武穴,矛头直指江西,开始对江西进行军事上的弹压。赣军将领闻之,纷纷动摇和撤退,有的叛投了袁世凯,唯蔡锐霆、林虎敢战。
为抵抗南下的袁军,蔡锐霆抽调内河水师精锐,集中到湖口组建“调训团”,使湖口成为讨袁的大本营和二次革命的策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