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会元老蔡突灵对中国民主革命的贡献(5)

辛亥革命网 2011-05-2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漆跃庆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蔡突灵,宜丰县人,蔡锐霆胞兄,中国同盟会元老,一生追随孙中山,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讨袁护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同盟会元

  心怀自责,淡出政治,以诗自娱

  直奉战争后,曹锟直系势必力成为掌握北京的军政集团。1923年九十月间,第一届国会进行民国新总统选举。曹锟为当上总统,开展贿选活动,一票许银五千元,并成立“暗察处”防止议员擅自离京,还派出部份议员又劝又拉同乡同党的议员参加投票,连生病的议员也被强行拉出参选,甚至武装包围国会。与此同时,拒曹派也在六国饭店设点唱对台戏,并以每人8000元的代价收买不投票的议员,两边都对国会议员开展拉锯战。在曹锟武装包围国会和老同乡老同事的又拉又劝之下,蔡突灵只能无奈地随大流,与全国480多位议员一样投了曹锟的一票。在这次国会上,虽然产生了中国第一部正式并且较为成熟的宪法《中华民国宪法》,虽然投票者中不乏当年的同盟会元老等革命党人,但因曹锟采取了贿选手段,故为全国民众所诟病,宪法被视为贿选宪法,投票议员也被讥为“猪仔”议员。1924年11月曹锟下台,第三期常会也随之结束。

  曹锟贿选事件之后,蔡突灵一直心怀自责,郁郁不欢,尤其是在孙中山病逝后,看到国民党内部分化,争权夺利,更感失望,于是从此淡出上层党派政治,回到南昌定居,以求洁身自保,正如曾任福建省长、抗战期间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所评价的那样:“蔡君出可以为,处可以守,所谓不得志於时,而又不龌龊于世故,无愧为天下英伟俊杰之士!”(见林森《变风遗操序》)

  1926年,蔡突灵任江西省萍乡禁烟局局长。1929年,调任江西文献馆编修;1938年抗战时期回到宜丰,先后任宜丰县民众抗敌后援会常务委员、县财务委员会委员长兼宜丰初级中学音乐教员、县行政会议常委会委员兼审核组组长、县参议会参议员、县文献委员会主任委员,筹备编修《宜丰县志》。

  蔡突灵虽是归田家乡,以诗自娱,但对当年随孙中山革命始终怀念至深,对国运也仍存时忧。此心情从其1949年1月所填《鹧鸪天·有感时局赠同仁》一词中可观一二。词曰:

  回顾同盟事半酬,

  轰轰烈烈几春秋,

  东瀛两渡供鞭策,

  国运几经历沉浮。

  今日事,是谁谋,

  疮痍满目万人愁。

  可怜十字葬身阵,

  伊尔苍生解悬钩。

  在上阙词中,蔡突灵对1907年东渡日本,追随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运动及受孙中山两次派遣回国组织起义作了回顾,表达了对革命失败的感叹;下阙词是读报感,当时蒋统区报纸在报道淮海战役时竟然吹嘘“我军已摆置十字阵形,等待共军前来送死”,这个“十字阵”最后反而成了蒋军自己的葬身阵,蔡突灵在这里对蒋介石的玩火自焚进行了辛辣的讽剌。

  宜丰解放后,蔡突灵当即写信给当团长的儿子,劝其主动向人民政府投诚,为地方和平和及稳健开展民主建政起了应有的作用。

  1949年7月,蔡突灵去世。墓葬宜丰县城南屏山,立青石碑,上刻“江西同盟会盟主”碑铭。

  蔡突灵精通经史,工吟咏,善乐律。著有《四书集联》及宣传革命的乐律书《不平呜》,惜已散迭;存世专著有诗词集《变风遗操》,由林森和孙中山秘书熊公福作序、著名烈士蔡公时赠贺词;回忆文章《我所知道的同盟会江西支部》等收入全国政协及江西省政协有关文史资料集中。书法作品被收藏拍卖。

  在蔡突灵人生中,大半生是追求孙中山先生致力中国旧民主义义革命事业,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讨袁护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作为同盟会元老之民国初期重要人物,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其特定地位及研究价值。

  (2011年5月25日作者于广州)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