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辛亥历史人物解读(8) [投稿]

辛亥革命网 2011-04-28 00:00 来源: 作者:马萌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陕西辛亥历史人物解读(8) [投稿],
 

荟萃中州

 

【胡景翼治豫】

河南地处中原,是京汉铁路和陇海铁路的交汇处。南下可控制长江中下游,北上可图京、津,控制华北,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为孙岳不愿来河南,胡景翼又兼任了河南省长。这一切为胡景翼实现自己大伟大抱负,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胡景翼在组建新政府时,采取了“豫人治豫”的方针,受到河南人民和各界人士的拥护和爱戴,迅速稳定了中原局势。新政权成立后,清乡剿匪,惩治腐败,发展交通,兴办教育,对河南的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当然,胡景翼也并没有忘记国民二军所处的险恶形势。他下令整顿队伍,加强军事训练,提高军事素质,时刻准备应付可能发生的大战。

胡景翼主政河南的这一时期是河南省政治比较开明的一个时期,在李大钊的影响下,胡景翼拒绝执行北京段祺瑞政府要求解散中国铁路工人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和逮捕大会代表的命令,使大会得以顺利召开。这一时期开封工农运动也得以蓬勃发展,在声援“五卅”惨案运动中,共产党员、国民党员联合工商界人士组成指挥部,使这一运动得以深入发展,有声有色……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胡景翼认为,对付反动军阀,必须贯彻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作者解读:1924年1月,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孙中山先生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克服了旧三民主义的根本缺陷,反帝反封建的内容得到了丰富,具有崭新的特点。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毕生为谋求中国的独立、统一、民主与富强而奋斗的一个重要成果。表现了他追求进步、追求真理、不顾危难、不怕挫折、不屈不挠的精神。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质的飞跃。新三民主义的形成,是孙中山政治思想发展到新阶段的里程碑。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纲基本相同,因而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在1924年正式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和后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他邀请李大钊到河南,共商革命大计。为国共在河南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苏联驻华大使加拉罕,应胡景翼的邀请访问开封。不久,苏联又派遣西纳尼、魏金斯基等30多人到郑州担任国民二军的军事教练。同时,胡景翼又派党必刚、师哲等30多人到苏联基辅军事学院学习。苏联又无偿援助国民二军大批枪炮、弹药和新式武器,大大改善了部队的武器装备。

李大钊、王若飞先后派刘天章、潘自立、史可轩、邹钧等许多优秀共产党员、进步青年来国民二军工作,开展革命活动。

在胡景翼的要求下,广州黄埔军校输送杜聿明、张耀明、马志超、王太玄等一大批优秀军事人才,到国民二军担任职务。徐向前、阎揆要也从黄埔军校来参加国民二军的工作。许多国民党的高级干部和知名人士也相继到达开封,如于右仁、李根源、刘允丞、张季鸾等直接参加国民二军的军务、政务、外务工作。

日本友人、朝鲜革命志士也来开封访问。一时间,海纳百川,宾朋如云,河南开封成了革命者的云集的地方,出现了“八方风雨会中州”的空前盛况。

【胡景翼执政时期河南国共合作新局面】

段祺瑞执政后,宣告“北京政变”失败,胡景翼到河南任军务督办兼SZ(省长)。胡景翼不忘对孙中山先生的承诺,谋求在中原打开局面,为统一全国奠基。他设陆军训练处,聘任苏、日顾问、教官,培训学员4000余名。 选派潘自力、邹钧、屈武等赴苏留学。请孙中山先生选派黄埔军校学生徐向前,董钊、杜聿明、徐经济等参加部队建设工作。在辖区,国共两党各自开展组织、宣传工作。通过李大钊、刘允丞、于右任等多次与苏联大使馆、领事馆联系,商请援助中国的国民革命、反帝斗争。在开封专设招待所,接待支持中国革命的苏、日外宾,以及李大钊、王若飞、刘天章等工农运动的领袖,和李烈钧、柏文蔚、张继、李振源、田桐、于右仁、周振麟等知名人士。“八方风雨会中州”,由于胡景翼的努力,中国民主革命出现了新的高潮。

在今河南开封西大街东头路南、北书店街北头路西拐角处有一座两层旧式木隔扇门的小楼,房子进深很浅,楼上临街一面还加有护栏、走廊,室内面积就显得更小了。就是这样一座不起眼的小楼,却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20世纪20年代它曾经是中共豫陕区委机关所在地,中共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王若飞、萧楚女都曾在这里工作、活动过,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里,李大钊开创了河南国共合作新局面,1924年12月27日(或28日)李大钊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的身份到达开封,受到了胡景翼的热情接待,并进行了多次会谈,他帮胡制订了治豫方案。根据胡的要求,他同意派苏联专家顾问到国民二军工作、优先分配苏援军火;同意成立以共产党员刘天章为队长的学生队(后改为学生营)。通过二人的会谈、接触,李大钊评价胡景翼:

“胡的出发点不像一些军阀那样企图发展个人的势力,他政治上是正直、进步的;想培养力量和军阀势力对抗。把胡培养起来,将来同我们党合作是可靠的。”

就是他们二人的这次会晤,促进了国共合作的河南的形成,并得到了实施;王若飞在这里主持中共豫陕区委会的工作,肖楚女在这里主办了中共豫陕区委员会的机关报——《中州评论》,由于它是共产党在河南创办的第一个理论刊物,也是党在中原地区发动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军阀和宣传马列主义的重要阵地,王若飞等人也经常在上面发表文章指导工作。

胡景翼在北京起事后,他率领的国民军第二军没有和老冯同行,而是南下,直取河南。国民军骄兵悍将,打张作霖虽然有点儿难拿,对付河南的土包子游刃有余,如卷席,如开山,转眼间对手纷纷投诚,拿下开封、郑州和信阳,包括山东都有投顺的,阎锡山看了眼红来抢过地盘,一个回合就让老胡打得十万大军抱头鼠窜,胡景翼就当上了“中原王”。

河南这地方经纬天下,俯撼四方,胡景翼夺取了中州大地,踌躇满志,确有励精图治的决心,后来生产标准中正式步枪的巩县兵工厂,就是他接管后扩建的。胡同时向国共两党提出要求,帮助他改革自己的国民军第二军,当然,双方对这个请求都非常重视,看着双方派来的人员的阵容就可以明白。

国民党派来的是一个瘦瘦的老陕,名字叫杜聿明,这算是武的吧,还有个文的,是胡景翼在日本的同学,名叫张群。好家伙,一个毛主席亲自敦促投降的兵团司令,一个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阵容强大!共产党派来一个顾盼神飞的文弱书生,一个沉默寡言的军校学生,名字呢,文的,叫王若飞,武的,叫徐向前。哦,也厉害,一个周恩来所说“现成的副总理”,一个威震天下的十大元帅!而接待他们的第二军军官教导团里,有一个满嘴土腔的老陕,刚娶了漂亮的媳妇满面春风,他当然不知道这老婆将来要冤死在自己枪下,而他张钟麟以后一生要在这两党之间颠来倒去,这个未来的军官、北京大学历史系的肆业学生有个表字灵甫,所以,大家也喊他——张灵甫。

如此风云际会,胡景翼本来应该好好的为西北军开拓一个局面,以他的素来表现,也确有此能力。不幸的是天妒英才,武功高强的胡将军却忽染疔疮,开始也没当回事,不料越来越重,医治无效,竟然在1925年猝然病逝。(作者解读:天妒英才,英雄早逝,三国东吴名将太史慈死时的扼腕长叹犹在耳边,胡景翼在弥留之际,可是同样的无奈?)一个老大夫说有些武功练了未必强身健体,倒是把全身的经脉搞通了容易来暴病,从胡景翼的例子看未必没有道理。据说还有一个武林界泰斗人物杜心武就是这样毙命的看来不是偶然现象。

作者解读:胡的去世直接导致了国民军第二军的解体。好好的一支精兵葬送在了红枪会的手里。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