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先驱谢奉奇的故事(2)
辛亥革命网 2011-03-31 00:00 来源:故事中国 作者:何朝东 查看:
此事虽然平息下来,可是,大家却更加增强了革命斗志。在孙中山先生的鼓动下,留下来的中国留学生在东京成立了同盟会,谢奉奇成为了首批参加者。由于他的坚强斗志,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赏识和器重。在他参加了同盟会以后,便经常与盟友熊锦帆(熊克武)、但懋辛、黄复生、孙性廉、喻培伦等谋划运筹革命事务。同时,还与喻培伦、黄复生、熊克武等人一起密谋制造炸弹。由于技术原因,炸弹一直没有制造成功。后来,孙中山介绍有经验的原籍广东的友人梁慕光参加研究。梁光君是当时的“三合会”首领,对于炸弹制造技术十分熟悉。他们在研制炸弹中,多次出现危险。后来,在日本革命家宫崎寅藏的帮助下,介绍他们进入日本的小室氏私立兵工厂,才得到了枪药制造技术。第二年冬天,他们便购买了弹壳炸药回国。回国以后,谢奉奇与盟友们寄居上海。他们在上海密谋准备潜入北京谋杀当时清政府的摄政王载沣及清政府的大员。后来,他们得到在北京已经有喻培伦、彭家珍等人谋划这个事情,谢奉奇便与黄复生一起返回四川。返回四川以后,立即在泸州成立了同盟会四川分会。在泸州成立四川分会以后,谢奉奇便对大家说:“满奴侵夺我疆土,残杀我人民,纵炮指吾胸,刀如吾颈,亦须坚持到底,为革命流血,报国捐躯,决不能屈于威势,减吾锐气也。今若四川,吾党宜分头共谋,各担责任,但首要一层为占地势、得人力、利器械,三者具备,则举事易如反掌。吾川险要莫如宜宾,此地北枕岷江,东临扬子,扼川、滇、黔军事之要害,为东西南商业之中心。此地一得,可以进窥成都,下临巴渝,进攻退守,无往不宜矣。”
在丁末夏初的时候,谢奉奇与盟友一起来到了宜宾密谋起义。当时,与谢奉奇到宜宾的同盟会成员有罗仲渠、凌体箮、刘永言、聂次荀等人。他们经过聚会以后,对当时的形势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发觉当时他们的势力比较弱,便托聂次荀征集党员,联络社会力量以领导在叙永、屏山一带活动的同仁。经过联络力量以后,他们便准备在当年八月十五日起事。向当局发难。同时,告诉凌体箮率领新参加同盟会的党员颜友宇,姚大九在屏山回合。而在外面进行联络的聂芹轩、杨功甫也与当时的社会哥老会的同仁一起,于当月十五日在叙永城聚集响应谢奉奇等人发起的起事。当时活动在泸州的曹叔实命令何伯宽等到叙永,将存放在那里的炸弹运输到宜宾。将运输到的炸弹分发给江安、纳溪、泸州三处的同仁,准备在这三处同时起事。可是,在起事的日期临近的时候,却发现炸药没有运到。当时,运到的仅仅只有弹壳两枚。在这样的情况下,谢奉奇与当时聚集的同仁决定将叙永、屏山等地的同仁带到宜宾参加起事。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他们起事的事情却暴露了。所有约会到的同仁均被官方迫散。谢立即将这个消息向凌体箮进行了通报,并叫凌体箮等人返回叙永,另谋起事时间。当时,他们手上的活动经费十分困难,所有的粮食也朝不保夕。凌体箮在发现这个情况以后,立即搜罗衣物,典当值钱的东西,筹集到的经费仅仅只有三十余元。最后,在经费十分拮据的情况下,不得不找人到商号里去盗取燕窝来换取经费,以解燃眉之急。到了当年的腊月底,经过努力终于决定再次举事。
在当局得知他们要起事的消息以后,准备对他们进行镇压。此时,谢奉奇便商量准备策动当时在叙永的武装参加他们的起事。当时,驻扎叙永的武装只有府仓与县办中央团队。当时,谢便委派刘紹丰、张树常等人去策动两队的官兵参加他们的起事。当时驻扎在屏山的巡防军伍营统部中的哨官与聂次荀有些交往。所以,指派聂偕同李桂林对当时担任巡防军哨官的李飞鹏、李忠臣进行劝说,让他们入党并参加起事。同时,他们还联络到了在此地的同党人杨功甫、陈瓞云、徐岱宗、聂德修、陈新明、凌骏声、袁雪门、聂芹轩等数十人到叙永等待起事。他们准备利用这支部队一起将当时的官军一网打尽。并且将当时的清政府使臣抓获杀掉。他们的行动当时可以说是已经准备停当。可是,就在准备起事的时候,他们的计划又被主办中央团队的土劣雷东垣出卖。此时,清政府的官军将停留在叙永的凌体轩抓捕了。同时,刘永言和张树常两人也被当局抓获。而此时在安边的李飞鹏也被抓获,并且被当局在叙永斩首示众。将其首级放置于屏山楼操坝示众。此时,谢奉奇与其他同仁发觉事情败露,便命大家分头躲避,以免全军覆没。谢奉奇此时也只有返回原籍,等待时机再行起事。
当谢奉奇匆匆来到叙永的时候,为了保存实力,他只有在晚上才出去行动。而此时清政府全力以赴要将谢奉奇一伙抓获归案。此时,在泸州的分会也暴露。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同仁劝阻他离开躲避一下,并对他说:“君急走可免”,可是,他却对劝说他的同仁说:“吾首倡义于吾州,不幸不成,丈夫死耳,吾安之!夫事败而苟非勇也!吾方欲以节义声天下,振民懦,激来者。且吾去株连者将益多。孰若拼一死以纾他人之死,彼不死者鉴我之死相继而起,计出万全以企其成,则吾不死矣。”他坚决不去苟且偷生。就这样,谢奉奇不幸被当局抓获。当他被叙永清政府当局抓获以后,叙永守军头领宋联奎来到他的身边,向他鞠躬叫他投降,并供出同党,可他却对这个头领义正词严地说:“我死归耳,何惧!且自作之自我任之,何必党。汝实汉族,而甘觍颜北面事奴乎?若犹有人心,速反正,从我去。否则有死而已。”在将谢奉奇从泸州押解到叙永的途中,有人密报说谢奉奇有飞檐走壁的功夫,所以,当局竟然将其颈项下面的骨头穿刺透以铁链锁住,使他鲜血长流不止。当时的场面真是惨不忍睹。可是,他却边走边鼓吹革命。并且,在被行刑的路上还赋诗一首曰:“中原多故祸燃眉,草泽人怀造国思;富贵无忘耕陇上,诗成泣下数行时。”同时,在临行前还作下绝命书数百言,寄给他的兄奉琮。绝命书书写笔迹端楷,词句精炼。可见他临死不屈的大义凛然气概。就这样,谢奉奇面对敌人于1910年在叙永从容就义。是年仅仅只有二十六岁。
谢奉奇的夫人刘氏与他结婚以后,生有一子。名谢智先。民国成立以后,孙中山当上了临时大总统。他在得知谢奉奇英勇就义以后十分悲痛。当即决定向谢奉奇的家属颁发抚恤金。并且发给年金,追授他为“左将军”,并且崇祀忠烈祠。叙永当地的民众当时也修建起了纪念庙宇纪念这位辛亥革命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