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会女杰、中国女权运动先驱蔡蕙
辛亥革命网 2011-06-16 00:00 来源:百度百科和《蔡氏族谱》 作者:我群易知整理 查看:
蔡蕙生于1886年农历10月,从小努力习文练武,文武双全。因慕巾帼英雄花木兰,自取名为“仲兰”,意为第二个花木兰。1903年,与本地医生、我群社员漆少樵结婚,生一女。1905年,长兄蔡突灵等易知社员为掩护革命活动和培养知识女性,在南昌创办义务女校,蔡蕙和母亲刘大慈(义务女校舍监)到该校,担任军体和卫生教员,同年加入革命团体“易知社”。1907年,与原夫离婚,随同两个哥哥远离家乡,去日本求学。同年,经刘揆一、汤增壁介绍,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并与中国共进会会长邓文翚结为革命伉俪。此时,黄兴在横滨设立一个秘密制造炸药的机关,聘请俄国人为教授,以擅长化学的喻培伦为主,研制炸药和制造炸弹。蔡蕙与秋瑾、陈撷英、林宗素、唐群英、方君瑛、吴木兰等女革命党人皆在那里学习过军事本领和制造、引爆炸弹的技术。
1911年10月,武昌同盟会和共进会的同志急电日本,邀同盟会诸同志回国协助革命。在日本的同盟会员立即开会讨论,有19人决定回国参加革命,蔡蕙是其中之一。蔡蕙作为日本第一批回国协助革命的同盟会员,带着不满周岁的孩子抵达上海,黄兴、宋教仁等同志关照她先把孩子送回家,她却说:“个人事小,革命事大”,立即带着100张章大炎写的革命宣言,单独一人抱着孩子赶往九江,为黄兴等人打前站和侦查情况。蔡蕙于10月22日到达九江,连夜就在九江码头、菜市场、十字路口、人家窗户等处散发宣传发动起义的革命传单。10月23日,即蔡蕙到达九江后的第二天,九江军民起义,光复九江。九江都督马毓宝特派一顶大轿,将蔡蕙从旅店住处接到都督府。10月28日,黄兴与宋教仁乘船途经九江,接蔡蕙同船赴武昌支援起义。船到汉口,大家顾不上吃饭,即火速分赴前线指挥作战和救护伤员。因为负责军需的张振武负伤,刘公和黎元洪要蔡蕙代管军需。11月2日,蔡蕙又奉黎元洪之命返回九江请求派兵增援,同时通知有关敌情。九江都督根椐蔡蕙提供的情报,在江上截获敌舰,蔡因此立下大功。因为革命军救护伤员的需要,蔡蕙被九江都督留在九江创办红十字会并任会长,期间,对破坏红十字会的洋奴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王朝,但对于女子参政,舆论几乎是一片反对之声。面对这些歧视妇女的谬论和现象,女同盟会员唐群英、蔡蕙等发起成立“女子参政同盟会”。
1912年3月,南京临时参议院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无男女平等之规定,此举引起女界极大不满。为争女权,蔡蕙与十多位女同盟会员闯进国会,要求修改第二条,强调男女平等,但引起激烈争论,并被宪兵包围,说她们犯了“闹国会罪”,要将她们拘捕。蔡蕙急中生智,一个人找个空子从后楼绕出去,跑到孙中山住处报告。孙总统听后觉得蔡蕙说的有理,马上下手谕,并派秘书宋蔼龄用总统专车送蔡入会场,事态乃息。经过这一斗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二条终于改为“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遂了蔡蕙等女同盟会员的心愿。
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大总统职务后,蔡蕙回到南昌,谢绝担任省立女子师范校长之职,创办女子职业传习所,受到南昌及本省各地女子欢迎,参加学习的学员由36人激增至600多人。
1913年7月湖口起义失败后,蔡蕙、邓文翚夫妇均被袁世凯通缉,再渡日本。1914年,蔡蕙返回上海,仍继续反袁斗争,并与弟弟蔡匡联手惩办了出卖二哥蔡锐霆的叛徒。
1926年9月,部分北伐军官在南昌被围困,蔡蕙在南昌创办战时红十字医院,让北伐军官装扮成医院员工,躲过了敌人搜捕。淞沪抗战时,蔡在上海劳军,此后常居上海。
20世纪50年代,蔡蕙返回南昌,先后任省佛教协会理事、南昌市政协委员、市人大代表,省文史馆馆员。撰有《江西易知社与共进会建立经过》、《我是怎样参加辛亥革命的》、《1912年赣军在南昌变乱》等文章,均收入《辛亥革命回忆录》丛书。1964年2月病逝,享年78岁。
蔡蕙之女蔡奠华,为印尼爱国女侨领,回国后任江西省侨联名誉会长、江西省政协常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蔡奠华将自己在海外教书36年的全部积蓄,都捐献给了侨务事业和家乡宜丰的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