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先烈罗鼎(2)

辛亥革命网 2011-07-05 00:00 来源:罗氏家园 作者:罗氏家园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罗鼎,字叔明,化名马集成。1907年,在川南地区秘密组织“东山会党”,进行反帝反清革命活动。1909年,加入中国同盟会。 ,辛亥革命先烈罗鼎

  从此,他从室庭走向社会,1900年至l911年,他结识了很多进步人士,叔明赞同他们的革命主张,“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必须反对清主朝时统治,全国一致起来,必须誓死苦战,才能救得中国。”“我中国今日欲摆脱满州人之羁押,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1904年,孙中山指出:“只有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以一个新的,开明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决中国的问题”。在这些民主革命的思想影响下,走上了革命道路。1907年叔明在川南地区秘密组织东山会党,联络革命志士,以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为目的,组织革命武装。

  己酋年冬,宣统元年十一月(1909年12月)与会党共谋攻嘉(乐山)、叙(宣宾),在政治上给清王朝一定打击,动员起来,壮大革命力量。光绪三十一年七月二十日(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在革命宣传,革命的实际行动上开展工作,革命派认为;“要中国摆脱受帝国主义列强宰割瓜分的命运,独立强盛起来,就必须推翻清政府.要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只有进行武装斗争。”

  叔明在宣统元年(1909)由李准、赵伯伦笋人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同盟会的正式成员会员,为推翻满清王朝,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叔明于宣统元年十月,他率劲旅二百余人与同盟会员李子徐等赴叙(宜宾)与熊克武:廖腾宵等人秘密决定于十一月十六月捣屏,一攻叙(宜宾),由于起义计谋泄漏,清军早有准备,义军伤亡惨重,起支失败。为吸取失败教训,保存革命力量,何机而动。叔明化名马集成,活动在川东、隆昌,自贡一带。十二月二十八日他赴自贡与王天杰计议,重整队伍,准备再次起义,但议计又泄露。

  清政府得知罗叔明是荣县人,命令荣县政府缉拿他.并封闭罗氏商号,没收全部财产,银贸庄、衣庄,纸货铺倒闭,家业一扫精光。祖父辈对清政府的暴行在愤恨之下相继去世,至此大家庭分家,各家都搬到西街南华宫(庙子)居住,三哥罗训之为躲避清政府,避难于成都造纸厂。五弟罗叔前到乐山暂避,六弟在家帮人维持生活,仅管家庭破产,兄弟之间对叔明的革命举动是支持的。

  为了继续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在同盟会的布置下,他在发展革命力量和物资的筹备上积极准备,庚戌春,宣统二年一月(1901年2月),叔明会同熊克武赴叙(宜宾),三月到渝,与张培爵、谢持发展革命力量,迎接武装起义,在贵州边境集资创贵川南永利畜牧公司,叔明主管公司一切事务,表面看来,公司是搞贸易,而实际是同盟会设在川南的革命联络点,专通党人消息,传达同盟会的指示,秘密组织革命武装。

  辛亥正月,宣统三年一月,(1911年2月)广东以黄兴为首的革命党人,准备在宣统三月三日(1911年4月)发动了一于次武装起义,当时广州起义时间一再变动,他仍按原约定的时间,秘密组织起义骨干赴广州,队伍行至上海、得知黄兴于4月27日武装起义失败,叔明立即率部返回四川,经赤水、集民军与清军苦战,清军被消灭其大部,民军东进与党人汇合于渝。

  四川保路运功的浪潮在“成都血案”后,人民群众斗争情绪高昂,爆发了席卷全省的全民性的起义,罢市罢课的事件的不断发生,各地同盟会骨干相继武装。保路运动进入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武装斗争阶段。叔明见武装起义的时机基本成熟,与同盟会张培爵,杨庶堪,熊克武同志研究,决定于十月起义。八月,叔明和杨兆蓉共策反防军、派龚祝三同志到泸州,并将两尊开花炮机柄卸下,交作信物,同时又派徐琢成去胡市运团防枪支。九月初,叔明由贵州边界的仁怀县,率民军挺进川南与川南革命党人王焕卿、韩丽生等取得联系。川南各地同志军的力量互相配合,各路同志军,公推罗叔明为川南一带统领,指挥川南起义军行动,并计划攻占三十个县。宣统三年,起义军进行武装起义,势如破竹,清军溃不成军,土崩瓦解,浪狈逃窜。九月三日,叔明和李国祯指挥起义军,首战攻克合州(合江),二十四日攻克江安,二十八日攻克古宋,并宣布独立。起义军进城,纪律严明,秋毫不犯,民众欢迎。为收编清军残部,宣统三年十月十六日(1911年),古蔺清军管带李晓青尚在城内,叔毋欲以口舌说降情军,减少流血牺牲,并率轻骑十余人进入古蔺城,清王朝统治即将崩溃的形势下、李晓青死心塌地的为清王朝效劳,徉装接受起义军的收编,并留叔明在关帝庙下榻,十七日半夜,在李晓青的指挥下,降军刘清云,周古生率二百余人包围关帝庙,顿时枪声大作,杀声四起.对突然发生的事变,叔明立即组织部队抵抗,待机突围,则令受伤的同志上房掩蔽,经过一个多小时激战,少数同志突围,多数同志牺牲,为了掩护同志,叔明在敌人的乱枪中,身负七处重伤,在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斗争中,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壮烈牺牲、牺牲时仅三十三岁,起义军闻叔明在古蔺遇害,在同盟会其他会员的指挥下,十八日攻克古蔺,收殓罗叔明烈士遗体,并护送回藉(当时荣县已经独立),停放在饶家桥店内,独立后的荣县同盟会党人为罗叔明烈士开了追掉会,初葬在城内天庆山(玉皇观庙外)。

  辛亥革命成功后,一九一二年三月,中华民国临时府府,陆军部长通电纪念殉难烈士,电文,“民国统一共和告成,中外人心,同深欢庆。此实吾全国殉难诸先烈及存亡诸将士铁血之功,其间赴汤蹈火,陷阵冲锋,功未成而身先死,名烟没而久不彰,如诸烈士在,何可胜道,虽殉难之先后迟速不园,可爱国爱民之苦衷,耿耿不灭,于天壤则一也”。一九一二年三月十八日,蜀军政府公布四川死难烈士,荣县有罗叔明、谢奉崎、龙鸣剑、姚文仲,但新洲五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吴玉章同志从重庆,回荣县探亲访友,视察荣县工作期间,在人民体育场,为罗叔明先烈举行了隆重的迁葬仪式。会上吴老发表了演说,高度评价了罗叔明的战斗一生,并指出;“我们纪念辛亥革命烈士。就是要实行孙中山先生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新三民主义,抗日战争胜利了,就是要民主,要反对打内战。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承”并勉两烈士家属要继承先烈遗志,化悲痛为力量,发扬荣县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忘我敌斗,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无荣传统,希望子孙们努力学习成为国家有用之材。”为使迁葬游行热闹,隆重,吴老叫烈士亲属罗宣昭准备乐队锣鼓,伪政府准备送先烈遗骨的灵枢。迁葬那天,荣县伪政府宫员,老同盟会员赖君奇、赵叔尧等人,地方上的知名人士以及烈士亲属陪同吴老,在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的送葬队伍,将先烈遗骨护送到北门外,幽静秀丽的双溪书阁忠烈祠后烈士陵园公葬。

  一九八四牢八月十日

  注:作者系烈士罗启明的侄孙女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老同盟会员赖君奇、赵叔尧等人,常到天庆山环祭罗叔明先烈,他们见到烈士长眠的地方,坟头矮小,杂草丛生,到处都是瓦砾,一片凄凉景象,国民党地方政府,对待革命领有勋劳的先躯者。如此不负贵任,长此下去,烈士的坟地,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夷为平地,烈士将被后人遗忘,为使子孙后代能缅怀先烈,继承先烈的革命遗志,曾多次向国民党政府建议搬迁烈士墓地,后经伪省府同意,批准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公元1945年10月)动工建基,民国三十五年一月(1946年2月)罗叔明烈士陵园在宋横溪阁落成。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