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首义参加者张抚国事略

辛亥革命网 2011-07-01 00:00 来源:中国教育网 作者:中国教育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张抚国乳名水旺,他十七岁就投身武昌鄂省协统黎元洪部新军。民国成立后历任中华民国副总统海陆军大元帅兼鄂省都督黎元洪部新军四师八旅
 

  张抚国乳名水旺,一八八八年生于禹县(今禹州市)张得张楼镇一个贫农家庭。自幼随父母逃荒在外,曾被卖给人家,后又被父母赎回返里务农,亲受富豪、官绅的欺压,饱尝人间苦难。

  他十七岁就投身武昌鄂省协统黎元洪部新军。在新军中,革命党人的宣传教育,坚定了他反抗清朝政府的思想信念。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那晚七时,武昌城内新军第八镇(镇相当于后来新军制的师)工程营左队工程士兵熊秉坤、金兆龙等准备起义,被排长陶启胜发现。陶另左右绑金,金大呼:“同志们动手!”全队士兵齐声响应。反动军官被击毙或闻风逃走。起义士兵在熊秉坤、金兆龙的率领下,直向楚望台军械库进攻。枪声一响,张抚国率本队起义士兵四十多人飞奔前来投入战斗,在楚望台防守的工程营左队士兵纷纷响应。于是,军械局遂被起义军占据。同时,武昌各处的革命党人闻声响应。起义士兵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大,起义的人们不断奔向楚望台,在军械局领取弹药后向督署进攻。清总督瑞澂破墙逃入兵舰,其余官吏在起义的枪声中也跑得干干静静。十一日上午,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汉口、汉阳也相继光复。随着武昌起义的胜利,各省纷纷响应,宣告独立。

  张抚国历任中华民国副总统海陆军大元帅兼鄂省都督黎元洪部新军四师八旅十六团二营一等见习官、连长、营长(最后升至团长)。在武昌起义中因建首功,被黎元洪总统特授“首功执照”嘉奖。后屡立战功,受到黎元洪部海军司令孟公器重,遂将次女许给他为妻。结婚后住在武昌文昌门内报头堤52号孟公馆。(其七妻弟孟荣庭,解放后在武汉市电业局工作,住汉口市林森路德义里7号,原福南路维善里7号。)

  一九二零年九月间,张抚国携眷返乡省亲,当月二十七日适生一子(张光发),拟待百天时归部。在此期间,他如遇不满国民革命的清朝遗老,即登门晓以大义;若遇不逞之徒则言辞劝善规过,深得民望。然而,土著恶棍对他怀恨在心。

  一九二一年农历正月初十下午二时,他在村北二郎庙赴会,遇匪徒张西明等,彼佯装向他作揖(恭贺新年),另二匪徒于运、张书堂乘其还礼之际,在背后开枪,弹穿心脏而亡,终年三十三岁。匪徒们将他手枪劫走,扬言斩草除根。其妻孟氏闻讯,抱起长女(张大妮)和孤儿(张光发)藏匿亲友家中,幸免罹难。孟氏隐姓埋名,含辛茹苦抚养孤儿,忧愤成疾,于一九二九年腊月初九病逝。

  湖北军政府得知张抚国惨死,多次派兵前来缉拿凶手未果。一九二八年十月间,禹县政府将匪徒张西明、张书堂、于运等逮捕,经审讯核准后处决。

  其后人曾存有孙中山、宋庆龄、廖仲恺、何香凝与张抚国合影,照片在文革中被焚毁。解放后,宋庆龄、何香凝等派人从北京到张楼村寻访张抚国后人,因其后人避祸隐姓,乡里乡亲皆不知情,故寻访未果。

  现在武昌辛亥革命纪念馆存有张抚国事迹记载,禹县县志和许昌地方志均对其事迹有详尽记载。

  附:嘉奖状令

  中华民国副总统海陆军大元帅兼鄂省都督黎  为

  发给执照以奖首功事,照得我军举义,收复鄂州、汉口、汉阳,血战旬月,我鄂中将士,万众一心,力持危局,因之各省闻风响应,中华已成共和,得以脱出专制,实由该将士等首先发难,铁血购来,殊堪嘉尚。

  查有  年  岁  人

  合行发给执照以示优异而懋赏功。初行部存案外,仰该员即便遵照。祗领须至执照。

  右给

     四师八旅十六团二营一等见习  张抚国  执照

  中华民国元年十二月  日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