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启的祖父和父亲
辛亥革命网 2011-06-29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刘小凡 查看:
民革江汉四支部黎启的祖父名黎大钧,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科三甲)进士,以主事分发户部,先后任该部广西司主稿及北裆房领办,凡十余载。北裆房为全部重要文书总汇之所,凡重要交议案及事关数省者均属之。领办即满洲语户部之逹拉密也,地位极其重要,为历任尚书所依信。
宣统初,大钧谢职归里。当时黎元洪是湖北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旅)协统,治军严明,所领饷糈及服装费悉无沾染。而同驻武汉新军第八镇(师)统制张彪(虎臣),工于钻营,巧于贪黩,而军务废驰,自显相形见拙。于是他不时进谗于湖广总督瑞澂,瑞澂亦以黎元洪不善逢迎为由,于辛亥1911年春欲将黎元洪弹劾去之。大钧知道此事后,到瑞澂处问其理由,瑞答“黎协统不服从命令”。大钧乃言:“总督综管全省军事指挥,黎协统焉敢不遵”。瑞又谓:“非也,实不服从张统制命令。”大钧又为黎元洪解释:“依陆军官制,混成协为独立协,原不应受命张统制。”瑞澂问大钧与黎元洪亲属关系如何?因为满人颇重私谊,且此事非其主动,可有可无。大钧因为以“从子”答之,实仅“族子”耳。瑞澂听后乃将弹章搁置,黎元洪才得以无事,大钧这一转圜之力,殊大有造于黎元洪。1911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瑞澂、张彪皆逃遁,而黎元洪被拥立为鄂军大都督,开府武昌,后各省纷纷响应独立,遣派代表,先后集会于沪、汉、宁三地,议订章制,组织临时政府于南京,推举孙中山先生为大总统,黎元洪副总统。后来,南北和议告成,清帝下诏逊位,孙中山先生辞职,推荐袁世凯继任大总统,经临时参议院的同意,继选黎元洪为副总统。自是黎元洪以一非革命党人駸駸然而成为中华民国开国之元勋矣。
如果瑞澂没有接受大钧之劝阻,黎元洪势必降调或撤差,其个人之命运如何,故不可知,所影响民国史者将改写。黎大钧九鼎一言,实为黎元洪荣辱顕晦之重大关键。因此黎元洪对黎大钧执礼至恭,倍感知遇,并推恩于其子。1912年黎元洪任鄂军都督时,即委大钧之子黎澍为财政司司长,依信有加,后继任大总统,黎澍随侍左右,亦为公府中重要策士之一,遇事谘商,参舆机密。1916年袁世凯以总统谋称帝失败,悲患身死。依临时约法规定,副总统黎元洪继任总统,特任合肥段祺瑞为国务总理。当时参入黎元洪决策之同乡属僚有1.蒋作宾,湖北应城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科四期毕业。参谋本部次长,陆军部次长,将军府诩威将军。2.哈汉章,湖北汉阳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科二期毕业,将军府廉威将军。3.金永炎,湖北黄陂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科四期毕业,将军府炎威将军。4.黎澍,湖北黄陂人。清末某科举人,候补道,大清银行江西分行经理,湖北都督府财政司司长。1922年孙中山先生因陈炯明叛变,被逼离粤至沪,从事着叙,黎元洪乃派黎澍和刘钟秀为其私人代表,御命赴沪,欢迎中山先生北上,虽以中山先生婉拒其请,未能达成使命,而黎澍之为黎元洪所信赖由此可见。1923年九月,曹锟以重贿收买国会参议员获选为总统,黎元洪被逐下野,息隐津门,不复问政。黎元洪于1928年6月病逝,黎澍失所倚恃,逐亦寂寂无闻。
黎澍与政治无缘近20年,于抗战胜利后,1947年得到黄陂同乡陈启天的推荐复出任监察院监察委员,后受经济部派为上海(证劵)交易所监理员,从事证劵上市买卖。其间和同属经济部驻沪机构沈云龙认识,因沈云龙对民国人物掌故及清代科举制度有甚多了解,黎澍感到惊讶,而沈云龙知黎澍乃北洋“红员”后殊为意想不到之事,感慨世事沧桑,两人许为知音。1948年7月沈云龙奉调接替黎职,于交接后,黎澍书一联相赠。联云:黄龙驾云腾沧海,紫凤矫翮凌清霄。 书法浑劲有力,上款直青仁兄正,下款邵平黎澍,盖有阴文“邵平黎澍”及阳文“邵平”两方章。在官场习惯上,前任书联赠后任,实属少见。
1949年黎澍和沈云龙先后去台湾,黎澍去台后不久病逝。1975年8月31日沈云龙在台湾中国时报发表《谈黎澍生平及其书联》一文,亦对黎澍政海浮尘中一记念也。我这篇文章基本上取之于沈云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