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援鄂军总司令冯嗣鸿
辛亥革命网 2011-08-02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我群易知 查看:
冯嗣鸿(1875~1926),名应昌,号志固,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城关镇人。冯嗣鸿出身于小手工业家庭,自幼聪慧勤奋,生活艰苦。成年后,自办私塾教书。后因家境贫困而背乡离井到武昌,被招为广西军队学兵并在广西将弁学堂受训两年,因成绩优异,毕业后留任将弁学堂教官,不久又调部队任下级军官,辛亥革命前任江西新军第五十五标教练官。南昌光复后,原五十五标标统逃亡,冯嗣鸿被推举为第五十五标标统。武昌革命军被清军击败时,江西革命党人派兵援鄂,第五十五标扩充为江西混成协,冯嗣鸿任江西混成协协统和江西援鄂军总司令。
武昌首义后,南昌的革命党人发动新军起义,原新军第27协协统吴介璋得到了大多数起义新军官兵的拥护,被推举出任江西都督。但是吴任江西都督后,发动南昌新军起义的同盟会员在江西省军政府大权旁落,武昌革命军为抵抗清军镇压向各省求援,吴也没有发兵支援。在冯嗣鸿的鼓动下,一些新军统领和革命党人暗中活动倒吴。因此,吴上台仅几天就被迫离职,冯嗣鸿等于11月12日拥戴革命党人彭程万继任江西都督。彭程万继任都督后,武汉战斗激烈,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和战时总司令黄兴致电各省求援。彭程万应黎元洪和黄兴的请求,将五十五标扩充改编为江西混成协,派协统冯翤鸿率部援鄂。在汉口和汉阳失守、武昌岌岌可危、黄兴去沪、黎元洪一度逃离武昌的关键时刻,冯翤鸿率领江西援鄂军首先赶到,不仅壮大了革命力量,并且在阳逻及黄陂一带与清兵展开激战,有力的遏制了清军的反扑。冯嗣鸿率部击退鄂东清军后,直抵武昌与湖北义军会师,为保卫武昌起义革命成果、推翻满清王朝、结束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立下了功勋。
1913年9月1日,冯翤鸿被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授陆军少将加中将衔。黎元洪就任大总统后,授予冯嗣鸿陆军中将军衔。后历任江西南昌警备司令、大总统府咨议、竹木税局局长等职。晚年信佛教,吃斋念佛,于1926年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