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遗老梁鼎芬(3)
辛亥革命网 2011-08-22 00:00 来源:信息时报 作者:陈晓平 查看:
梁鼎芬以诗词见长,写文章却不是强项,这一封信气势毫无,情、理皆弱。相比之下,黎元洪幕僚代写的回信,则大气磅礴,把梁鼎芬这个老翰林彻底比下去了:
“阁下甘为满奴,当我大汉光复神州之时,不知来汉共襄义举,反欲诱鄙人归顺,以邀虏欢,是虎狼之所不忍为者,而阁下竟毅然为之。嗟乎!节庵儒士也,又高官也,幼承庭训,诵孔孟之书,岂不知此次之起义,为救大汉同胞计,为雪二百六十年之深耻乎?”(《湖北军政府文献资料汇编》)
“广东者广东人之广东”
梁鼎芬湖北劝降不成,却转过头来,想操纵广东搞假独立。三月黄花岗之役,令清廷在广东的高官惶惶不可终日。武昌事起,各省纷纷独立,人心向背已昭然若揭。梁鼎芬与两广总督张鸣岐立下“攻守同盟”,想利用梁氏在广东的人望,搞假独立,“苦撑待变”。
10月10日武昌事起,广东革命党跃跃欲试,准备响应。10月25日,新任广州将军凤山乘船抵达天字码头,行经仓前直街,遇革命党人炸弹袭击,凤山及随从多人被炸死,30多人受伤,威力无匹。当天,广州各大团体假座文澜书院开大会,协商广东独立事宜。会议选出邓华熙为主席,梁鼎芬任副主席。梁鼎芬即席发言:“保全广东,非个人可以保全,当合千万人之力以保之,并合千万人之心为一心以保之。广东者广东人之广东,官代管治而已,官之良者赞成之,其不良者则去之,官力所不能逮者协助之。今革命党所持主义,在改良政治耳。政治若良,革党应不来,即来亦可以对付。”其发言含糊其辞,实际是希望群众继续拥护总督张鸣岐,打出独立的名义,事实上仍然听命朝廷,以此抵挡革命党。第二天,梁鼎芬写密信给张鸣岐,表明心迹:“吾二人誓不相负。”
总督张鸣岐威信尽失,广州谣言满天飞。梁鼎芬挺身而出,以个人名义发出安民告示。11月1日,梁鼎芬写成两块木牌,派人插到府前,大意是说:谣传广东初九日有事,现巳过去,无事发生。大家同为大清国百姓,切勿轻听谣言,各宜安居乐业。我家住炸粉街,我家大小无一搬迁,如有虚言,查出任罚。连日来在文澜书院议决,满汉巳经融和,城上并无架炮,革党亦无来攻之事。各商场居民,可以不用惊慌,速速—律开铺,照常贸易。(《广东辛亥革命史料》)可是,到11月9日广东咨议局宣布广东独立的时候,梁鼎芬本人却偷偷溜到上海去了。
庆亲王没有良心 孙宝琦不是东西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逊位,梁鼎芬如丧考妣,“即日穿孝,终身如此”。此后流连京、沪、穗之间,为光绪帝陵墓工程、落葬等事奔忙。1913年12月,光绪帝、后奉安崇陵,曾经权势熏天的庆亲王奕劻及其子载振都没有出现。梁鼎芬仰天长叹:“奕劻上哪里去?载振亦不来。像这种东西,天理良心,实在丝毫没有,前清用此等臣子,焉得不亡?”
民国政府派出内务总长赵秉钧为首的使团前来祭奠。使团成员大多换上清朝臣子的袍褂行礼,只有外交总长孙宝琦穿着西装。梁鼎芬走上前去,指着孙的鼻子问:“你是谁?你是哪国人?”孙宝琦被问得一下怔住了。梁鼎芬手指颤抖,继续指着孙宝琦,声音越来越大:“你忘了你是孙诒经的儿子?你做过大清的官,你今天穿着身衣服,行这样的礼,来见先帝先后,你有廉耻吗?你是个什么东西?”引来了一大群人围观,把孙宝琦吓得面无人色,低下认错:“不错不错,我不是东西,我不是东西。”
梁鼎芬自命为大清的孤忠,为光绪帝守陵,被封为“崇陵种树大臣”,后来还当了溥仪的师傅,参与张勋复辟。梁氏一生忠于清室,敢于弹劾权贵,但只博得个人的名声而已;在湖北十七年,辅佐张之洞培养新军、留日学生,这批人却正好成了颠覆清朝的急先锋。晚年内心悲苦至极,把文稿烧掉不少,“勿留一字在世上。我心凄凉,文字不能传出也。”
人物档案
梁鼎芬(1859~1919),字星海,号节庵,广东番禺人,世居广州城内榨粉街。18岁中举人,与于式枚、文廷式同受业于著名学者陈澧之门,三人兄弟相称,日后都成为风云人物。22岁中进士,娶得美人归,俗世所艳称的“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他都占全了。他26岁上书请杀李鸿章,27岁被连降五级,辞官主讲各书院,后入张之洞幕府,主持湖北全省学务处,培养文武人才无数。1901年当面向慈禧太后进言,废掉皇储“大阿哥”溥儁,为梁氏一生第一得意事;1907年朝见时又当面弹劾庆亲王奕劻、直隶总督袁世凯。1911年武昌事起,劝降黎元洪、搞广东假独立未遂。入民国后为光绪帝守陵,曾任溥仪师傅,参与张勋复辟,1919年去世。
参考资料
吴天任《梁节庵先生年谱》、《广东辛亥革命史料》、《湖北军政府文献资料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