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林事件谈判内幕 [投稿]

辛亥革命网 2011-08-1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后人自写 作者:韩虎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郭松林事件谈判内幕 [投稿],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郭松林事件谈判内幕

    张作相一千骑兵把张作霖救到了长春,其他所有的东北军都采取观望的度态度,所有的人一方面都以父子之争为由拒不出兵救张作霖,另一方面也怕万福麟部支持郭松林。

   郭松林把张作霖围在了长春后,提出要张作霖辞去东北军保安司令的职务,由张学良续任,推举张作霖为东北政府主席。这个意思很明显,就是逼张作霖交出东北的权利。

    这个事件的发生,根本原因是郭松林以及激进军人认为张作霖推行新政不利。东北取得了经济与军事的成就,除了张作霖领导有力外,其原因是东北实行了郭松林主张的东北新政,这是东北辛亥革命的巨大成果,在日俄两个世界军事强国的夹缝中,实现了经济繁荣,军事强大,内政稳定与国家独立,实质上收回了重要的国家主权,特别是铁路权,通过实行屯兵制,限制了矿产开采权。

    这里也不能完全怪罪张作霖,他一直都支持东北新政,但是一方面他有满足感,另一方面他这个人本质不错,也想让他的这帮人过上好日子,让东北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如果完全采取郭松林及激进派的激进军事发展道路,必然要损害一些权利阶层与百姓的一般利益。这个明争暗斗的政策问题,酝酿着这个兵变的发生。因为这个问题,闹得张学良一直躲着郭松林。郭松林逼张学良说服张作霖,张作霖也不完全听张学良的意见,开个玩笑,百老汇有一首一时流行的歌,‘可令的张(jhon)’,描述张学良这个时候的情形差不多。

    当然今天回过头来看历史,郭松林的主张如果实现的话,就不会有中国这段被侵略的悲惨历史了。这是要纪念这个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为辛亥革命做出的贡献。我认为他是辛亥革命最值得纪念的人物之一,他的主张国家军事强大,是那个时候国家最重要的事。还有他与夫人提倡的新文化运动,使得东北的精神状态也很好。

   张作霖被围后,一面假装同意郭松林的主张,一面盘算退兵之策,密码通电张学良,要他发表文章,说郭松林造反。张学良怕他的父亲,在天津日报发表了声明,原文我忘了,意思是郭松林的行为,不是他的主张,他也没有做保安司令的要求,一下东北局势就乱了。

    张作霖要想解围,唯一的寄托是万福麟部。黑龙江督军吴捘升也采取观望的态度,这是他两难的选择。黑龙江万福麟重兵在握,儿子与张学良同时于家的长女亲家,万福麟一家侄子是郭松林的卫队长。因为当时局势很乱,谣传各种消息,看到张学良的声明,决定动兵支持张作霖。当然还有一方面,他认为没有张作霖,没人能够统治东北。在这件事上,他后来也后悔了,东北没有张作霖不行,没有郭松林也不行。

    这件事最后悔的是张学良,没想到导致了失去郭松林生命的结局。这件事后,张学良染上了抽大烟的隐,可见这个内疚的心情,自此也没能再见到他活着的父亲。

    郭松林与夫人被杀后,只有几百大洋的存款,可见郭松林夫妇具有高尚的情操与仁者爱人的品德。几乎所有的军饷,都帮了教育东北军遗孤的身上。他也是一个治军严格,严于自己的职业军人典范,平时与士兵同着便装。他的军事才能,他和夫人的政治才能,也是这个辛亥革命百年来的智慧人杰。

    人总有错误,在这个举兵的问题上,郭松林高估了自己的势力。对于后来中国被侵略的悲惨结局,张作霖,郭松林,张学良,万福麟等都是要承担历史的责任。内乱只有乱自己,乱国家,乱人民,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每个历史人物,都要站在更高的立场上看待与处理问题。例如,黑龙江参谋长兼省秘书长苏炳文,当团长时处理傅作义的案例,后来处理中俄争端的案例,都是很智慧的化解了避免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方式。

    国家应该更民主,人民应该更爱国;领袖人物更要应该爱国,爱人民,更要洁身自爱。

                           韩虎(TigerHan)2011/8/17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