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人物之高旭

辛亥革命网 2011-10-08 00:00 来源: 作者: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高旭(1877-1925)字天梅、号剑公,江苏金山(今上海市金山区)人,近代革命诗坛巨子,南社的三个创始人之一。他早年倾向维新变法,后来
  

高旭(1877-1925)

  高旭(1877-1925)字天梅、号剑公,江苏金山(今上海市金山区)人,近代革命诗坛巨子,南社的三个创始人之一。他早年倾向维新变法,后来转向支持革命。为了寻找革命真理联合革命志士,高旭离家东渡日本留学。
 
生平
  1905 年初与宋教仁订交,成为革命密友,是年创刊了《醒狮》杂志以促进国势之变化。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出刊前,《醒狮》被认为是最具有批判锋芒和战斗威力的一本刊物。
 
  1905 年7 月份孙中山先生由欧洲抵日本,高旭参与了和黄兴等人的会见,筹组中国同盟会,是同盟会中第一位上海籍会员,8月份中国同盟会召开成立大会时被推为江苏省主盟人(其时上海分会已并入江苏)。为了激励民心,高旭曾以一夜之力伪造石达开遗诗二十首,起到了振聋发馈将革命车轮迅速推向前进的历史作用。
  
  1907春年,高旭与陈去病、朱少屏、沈道非、刘季平五人自上海赴苏州游览,经虎丘等地,追慕张国维抗清事迹,后把此次游历所创诗词辑为《吴门纪游》,柳亚子收到诗集后还曾大作和诗。同年秋天,高旭等参加了陈去病发起的神交社成立活动。次年一月,陈去病设宴欢迎自日本回国的刘师培,高旭等再次集会。此后,高旭同原健行公学的同仁交往日密,并曾与柳亚子、陈道一等商谈南社成立事宜。1909年10月17日,高旭在《民吁日报》发表《南社启》,11月13日,虎丘张国维祠举行集会,南社正式成立,但高旭因儿子生病未能参加。次年秋,高旭与亲友同游南京白门,所作诗词后来结集为《白门悲秋集》。

  1912年,高旭获选众议院议员来到北京,但后因不愿与袁世凯合作而南下。1916年袁死后,高旭等再度上京,但国会终于再被解散,高旭只得再度离开。1917年高旭赴广东参加非常国会。之后发生陈炯明炮轰孙文寓所事件,高旭对孙用武力镇压粤军颇感不满。1923年夏,高旭同一些议员南下,然而后来国会开会,高旭重又返京。家乡人劝他离京,高旭回信说:

金山教育公会:

  诵来电,敬悉。政变陡兴,是非淆乱。曹锟欲用金钱贿买总统,罪大恶极,令人发指。所幸投票之权实操诸我,旭之铁腕尚在也。所以迟迟未即南行者,特以次之倡国会南迁论者,乃竟合全国所唾弃之安福、政学两系为一气,深恐故态复作,故郑重考量耳!非绝对不南旋也。至人格之保存与丧失,以留京赴沪定之,要非探本之论矣。 辱承教,愚敢布区区。

  10月4日,举行大选投票。10月10日,上海《申报》、《民国日报》公布了参加贿选者名单,高旭就在名单公布的550人之中(投票给曹锟者实际只有480人,且两份报纸都未能列明根据,故研究者郭长海结合高旭之前的信件及其他表现认为高旭可能实际并未参加贿选,而北京的政治高压使他无法为自己辩驳) 。柳亚子当即发电报说:“骇闻被卖,请从此割席。廿载旧交,哭君无泪,可奈何”。之后,南社社员田桐发表了《致南社社友书》,建议把参加贿选的19名南社成员(包括高旭)开除出社,汪精卫、于右任、陈巢南、柳亚子、叶处伦、邵力子、胡朴安等23人同意了该提议。1924年冬,高旭返乡,酗酒度日,次年七夕病卒。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