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秉坤:武昌起义功臣
辛亥革命网 2014-12-11 14:58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谢未渊 查看:
熊秉坤(1884—1969),原名祥元,又名炎炳、忠炳,字戴乾,湖北省武昌县(今武汉市江夏区)人。早年因父亲早死,家道中落,读书不成,投入湖北新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当兵,升正目。
1911年春,加入共进会,担任共进会工程第八营代表,积极开展革命活动。
1911年4月,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在上海的同盟会中部总会企图策划长江流域起义,派人到武汉与文学社、共进会联系,加速了武汉革命团体准备起义的进程。而此时保路运动兴起,时机十分有利。
1911年9月24日,共进会、文学社召开联合大会,制定起义方案,议定起义日期为1911年10月6日(中秋节),后因时间紧迫又延至10月11日。10月9日,汉口机关部失事,党人名册、印信被查抄,起义计划暴露,形势十分危急。
10月10日晚7时许,驻武昌中和门内第8镇所属工程兵第8营营房里,首先发生兵士哗变,全营振动,枪声四起。在此危急时刻,熊秉坤立即以该营代表和革命军大队长身份率部发难,在他的指挥下部队前往楚望台军械库,占领了军械库,并打开库门取得军火。起义士兵300余人聚集于楚望台,士气甚高,等待着下一步行动。但当时主要的革命领导人都不在现场,熊秉坤虽以总代表的身份竭力负责现场指挥,但他考虑到自己职卑位低,恐难左右局势,给起义带来不利后果,于是欣然顺应士兵要求,把起义时躲避起来的左队队官吴兆麟找来当总指挥。吴原系日知会会员,在他的指挥下,起义部队向湖广总督署(今武昌造船厂)内,发起进攻,并与城内外其他起义部队设法汇合。
1911武昌起义工程第八营起义领导人熊秉坤
起义军所向披靡,藩台衙门很快被起义军占领。经过一夜浴血奋战,到10月11日上午,武昌全城光复,九角十八星革命军旗帜在武昌城头上高高飘扬。次日,起义军又收复了汉口和汉阳,武汉三镇全在革命军掌握之中了。武昌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