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修梅
辛亥革命网 2011-09-27 00:00 来源:常德市志 作者:湖南省常德市地方志办公室 查看:
林修梅(1880—1921),名祖坤,号浴凡、六柳居士。出生于安福县(今临澧县)城北约l0公里的凉水井村的一个书香门第,曾祖林长槐,历任知县和叙永直隶厅同知。后家道中落,父琴心不重功名,教学乡里。修梅从小勤劳俭朴,同情贫苦民众。邻舍耕牛被盗,他持刀夺回。修梅8岁入学,至23岁先后就读于安福道水书院、澧州钦山寺新式学堂,治《春秋》、《左传》、《韩非子》、《公羊传》、《毂梁传》,并读黄黎州的《原君论》。光绪二十七年(1901)参加州试,“中第一名博士弟子员”。
二十九年,修梅弃文从武,考入湖南陆军武备学堂。毕业后,出任湖南新军炮兵营长,湖南陆军速成学堂区队长和主讲人。三十二年以公费生资格留学日本,入陆军士官学校,加入同盟会。三十四年,毕业回国,被派往四川任新军团长。次年,率军人藏。民国2年(1913),参加二次革命,出任岳州要塞司令。后遭汤芗铭悬赏通缉,逃亡日本。民国5年回国,参加护国讨袁运动。出任湖南护国军司令部参谋长、湘军旅长。民国六年9月18日,修梅与零陵镇守使刘建藩一道宣布独立,控制湘南24县,并通电全国,揭露北洋军阀段祺瑞毁弃约法、解散国会的罪行。孙中山当日复电刘建藩、林修梅:“诸君子仗义湖南,摧阻逆焰,风声所树,视听顿易。尚冀勉励进行,克竟肤功,荡涤瑕秽,重奠共和,大局实利赖之。”刘、林起义军以五千之众之劣势装备,与三万敌军浴血奋战,先歼李佑文部,再败王汝勤、周诗之敌,歼商震部数千人,击溃朱泽黄部于湘乡永丰镇。修梅左臀受伤,仍坚持指挥。于11月攻克长沙,次年1月27日攻克岳阳,北军仓皇败退湖北。后湘军主要首领权利之争加剧,北军趁机用六倍于湘军的兵力大举进犯,永丰一战最为激烈,修梅身先士卒,奋勇指挥,左臂中弹,仍带伤督战,终于击退敌人的猛烈进攻。北军损失甚大,军无斗志。6月15 日,吴佩孚被迫派代表前往耒阳与林修梅签字停战。孙中山授予林修梅陆军中将军衔。民国八年,修梅出任湘西靖国军总司令,进行讨桂援粤活动。十年,任孙中山大总统府代理参军长。10月患牙痛病、误于庸医,病逝于广州中法韬美医院,年仅42岁。他的逝世,孙中山异常悲痛,讣告中称:“林公从戎廿载,为国勤劳,辛亥、丙辰,复满沦袁,屡建奇绩。六年护法之役,首义衡阳,身经百战,尤著殊勋,尽瘁国家,染疾邃终,同深悼痛”。并追赠林修梅为陆军上将;经国会非常会议议决.为其举行国葬。程潜前往致祭,并撰《林修梅先生行状》。12月18日,在广州举行隆重追悼大会,到会者逾万人。民国十七年10月,林修梅灵柩经上海运到长沙,举行国葬典礼;安葬于岳麓山屈子祠后。
林修梅是一位多谋善战的骁将,又是政治上成熟的“革命巨子”。他在二十年的戎马生涯中,曾写过不少改造军队、改造中国社会的著作。特别是在“五四”运动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阅读了李大钊、陈独秀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和马克思主义原著,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兴趣。宣统二年(1910)随军人藏期间,他考察西藏军政要务和风俗民情,著有《治藏策》、《西藏游记》两书。民国四年在日本东京政法学校学习期间著有《中国交通政策管见》一书,译著有《欧洲财政经济》。民国十年著《精神讲话》。民国八年8月,修梅将所写《论人类生存问题》及《对和议的意见书》呈孙中山参阅。民国十年撰写成《社会主义与军队》、《社会主义之我见》、《战时财政计划草案》等著作,还著有《农工军组织大纲草案》。修梅去世仅49日,林伯渠便结集出版《林修梅遗著》。在《跋》中,伯渠写道:“予与先兄浴凡,少同学,长共患难,朝夕相处之日多,”在去世之前,还“欲资予往游新俄罗斯,视察苏维埃实际设施种种,以备异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