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耀材先生传略
辛亥革命网 2011-09-23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黄曾甫 查看:
曹耀材先生,字济辉,亦名聚辉,行四,1885年(清光绪11年)出生于长沙县榔梨乡曹家坪荷塘屋场。
先生四岁丧父,得母抚养。九岁举家迁来长沙小吴门汤公庙,就读附近小学堂。十七岁,考入湖南高等学堂甲班肄业。高等学堂前身为岳麓书院,废科举,兴学堂之始,学生相当于以往监生,月给膏火银二两。先生每得膏银,即归奉母。自幼聪颖好学,淳朴淡泊,平易近人,善辩答,广交游。当时湘省豪绅王先谦、叶德辉等,力图破坏维新运动。先生聚学友,倡议于书院敬一堂,揭其阴谋,从者甚众。长沙县令进行镇压,以“煽动学潮,诱惑群众”罪,将先生除名出校。先生一度愤走湘阴,任县中体操教习,又以灌输军事教育,不容于众,半年离职返长。立志投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识陈作新、鲁涤平、左学谦、黄锳、常治诸人,在长沙学宫街贤良祠内,筹组长沙自治公所,成为秘密革命据点之一。当时自治公所有阎鸿飞兄弟、黄锳兄弟、左学谦叔侄及先生与常治等人,有“八骏”之誉。1911年秋,长沙光复前夕,先生奔走联络,不遗余力。九月一日起义时,先生从焦、陈,督新军入城,攻抚署,攻藩库,无役不从。湖南都督府成立,出任会计检察院次长,先后任长沙电报局长等职。1918年10月,袁世凯谋窃国称帝,委汤乡铭来任湖南查办使,谭延闿出走。汤大埔谭督任内革命党人,杨德邻等四人即被杀,先生与肖仲祁、黄金吴等16人被捕入狱,囚禁于司敬湾陆军监狱,历时二十月。袁氏事败,拾获生还。1916年,谭延闿二次督湘,委先生为高等顾问。先生目视世事浑浊,战祸不已,感仕途之多险,痛生灵之涂炭,蓄志引退,从事工商,先后创办纱厂及粮食加工厂等,冀图以实业救国为己任。1924年赵恒惕督湘,倡省宪,选省长,赵以先生为辛亥首义之元老,馈以巨资,授意为竞选之助,先生笑而却之。北伐军兴,金陵奠都之后,谭延闿任行政院长时,有人敦劝先生去宁,谋取关监督职务,先生终不为动。字好其居曰“逊庵”以明志,从此侧身货殖,意则属中,纵情湖海,落拓不羁,人有以“丧志”责之者,先生尝自笑曰:“有子万事足,无官一身轻,富贵浮云,于我何有哉!”因益豪侠仗义,济困扶贫,凡诸社会公益善举,灾荒之年,施粥施菜,一掷千金而不惜,时人戏以“曹四豪”呼之。
1938年冬,长沙文夕大火,先生频年积累,几毁殆尽,一家老小,转徙河西山壑之中。恒难率岁,时长沙沦于寇手,旧友黄某附敌,欲强先生出任伪职,维持市面。先生贵以大义,严词拒绝,与左学谦匿居卯田深山之中。迁年,日寇投降,国土重光,先生返家园,理旧业,闭户读书,莳花课子,常以忠于国事训勉儿孙。不期内战不休,国事日戚,通货膨胀,民不聊生,先生仰屋兴嗟,尝曰:“穷则变,变则通,此其时矣。”乃极力支持子女投身革命,拥护和平,资助革命经费,掩护地下党员,倚其声望不顾斧钺。1949年8月,长沙和平起义,迎来解放春天,先生虽年逾花甲,顾而乐之,自喜“暮年逢盛世,皓首见尧天”读书读报,学习不懈,主动减租减押,献款支前,凡属党和政府之号召,无不争先以赴,得到开明士绅之声誉。1961年因灾祸之侵,染水肿,痛而坐逝,终年76岁,归骨长沙东乡。
先生一生,固无伟业殊勋,然少从革命,忧国忧民,有功不居,有官不做,弃名利为敝屣,视货食为粪土,不阿权贵,鄙屑邪恶,一身正气,见义勇为。马日事变后,亲故中有涉“异党”嫌疑被捕,得先生营救得活者,颇不乏人。仁德为怀,痌癛在抱,故克晚节芬芳,儿孙繁衍,天不愆遗,岂偶然哉。
曾甫幼曾侍座,谊?通家。复与先生长子国琦(学土木,留学美国,任湖大教授)、次子国枢(习化工,清华大学毕业,中共早期党员,曾任省政协常委),谐为湖南大学同窗至友,习闻先生言行,心早仪之,近年复读先生幼子国果所撰家传,更悉其详,益增敬仰,谨录其概梗,而为之传,藉供市县修撰地方志者之参考。
世晚长沙黄曾甫拜撰
1988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