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辛亥英烈之忠州骄子秦希文
辛亥革命网 2011-09-1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阎钢 袁代奎 查看:
秦希文(1887~1916),字幼安,出生于古城忠州一书香门第,少有大志,1892年,秦希文过房给伯父、进士秦家穆为子,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和历史文化的薰陶。生父家程和私塾教师在向他讲四书五经时,也讲忠州的历史名人胜迹,秦家穆和夫人冯氏也常对他讲秦氏入川祖秦安司的忠勇军功、十世祖姑秦良玉及其兄弟邦屏、邦翰、民屏等人的忠贞壮烈与赫赫战功,在秦希文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胸有大志,壮怀激烈,为国为民,忠贞报国!
1898年底,秦希文祖母过世,秦家穆从京城再次返乡奔丧,守孝三年。他在县城不顾家族与旧官僚们的非议,废科举、办新学、创孤儿院、建养老院,希文由衷地赞同养父的创新之道。1901年,秦家穆守孝期满,回京复官,任刑部主事,将秦希文带到京城,就学于新式学堂。1903年秦家穆补授浙江桐乡县知县,于是,举家南迁。同年秋季,秦希文考入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不断地接受许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思想,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拥护者和宣传者。1904年秋季开学不久,中国早期著名民主革命活动家黄兴来到上海,担任南洋公学学监,进行革命活动。秦希文经黄兴介绍加入华兴会,从此走上了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1905年春,秦希文离开南洋公学,跟随黄兴东渡日本。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到欧洲的几个国家考察后,来到日本,与黄兴等人商量,将原有的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团体联合起来,成立全国性的统一革命组织,在政治上、思想上提出一个明确的革命纲领。8月20日举行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参加的有几百人,除甘肃一省没有留学生外,全国各省藉贯的人都有。秦希文有幸参加了这次大会,成为一名同盟会员。
秦希文在日本一边求学,一边跟随黄兴进行革命活动。经常与进步的留学生一道,讨论局势,宣传孙先生的“三民主义”这一资产阶级纲领。同时还积极学习军事知识,期待有朝一日回国亲身加革命的武装斗争。1907年,同盟会在国内掀起了武装起义的高潮。这年夏初,孙中山派黄兴等回国,组织领导两广钦州起义。秦希文与黄兴一道回国,他取道上海赴浙江嵊县看望任知县的养父,恰遇土匪围城,秦家穆誓与城共存亡,率领军民抗敌。希文勇敢地从隧道出城赴杭州求援,援兵至,城围解,他备受称赞。不久,秦家穆调任诸暨县知县。一日诸暨县官兵捉获地方会党头领、光复会员、革命党人王金发,时逢绍兴府来文,通缉王金发。希文闻讯立即向养父分析形势,力保王金发。秦家穆在希文的请求下,加之对清廷腐败无能早怀不满,于是接王金发到后厅,当面开释。王金发非常感激,同时与秦希文相见,长谈不已,两人志趣相投,一时结为知已。后秦家穆又在希文的劝说下,亲到王金发家,会见其母亲、妻子和儿女,并秘密将她们接出与王金发一起护送出诸暨县境,转往他方,终保王金发一家免遭大难。此后,王金发常与希文有书信往来。1911年辛亥革命后,王金发任浙江杭州总督。
1907年夏末,秦希文取道上海,乘船前往广州,与先期到达的黄兴取得联系,同到钦州、廉州地区进行武装起义。黄兴一面派人和抗捐抗税的群众联系,相约举行武装起义;一面带着秦希文亲自到郭人漳、赵声处活动,劝说他们反戈相向,以便实现雄据两广,进取长江,挥师北伐,推翻清王朝的战略计划。赵声(1881~1911)原名毓声,字伯先,1906年春在南京加入同盟会,能文善武,是坚定的革命党人。然而,郭人漳大耍两面派手法,表面上未表示异议,但等到革命党人于9月在钦州王光山发动起义,率军万余人,攻下防城、进逼钦州后,郭人漳竟向起义军背后偷击,屠杀革命党人,起义军因毫无思想准备,防城得而复失,败退两州交界的丛山之中。同年12月,孙中山和黄兴又亲率同盟会的革命党人进攻广西镇南关,并一举夺得三座炮台,12月3日,孙中山率黄兴、胡汉民、赵声等同盟会领袖曾亲临炮台,时希文跟随黄兴左右,也同感胜利的欢乐。然清军攻势太猛,革命军援军远道难来,坚守镇南关炮台七昼夜后,终因力不胜敌,被迫退往越南境内。清政府胁迫越南政府,强令孙中山离境。孙中山临行前,再次指示黄兴返回国内在钦州、廉州和云南河口一带发动起义。
1908年3月,秦希文跟随黄兴所率领的一支以华侨同盟会为骨干的二百多人的短枪队,攻入两广交界的钦、廉州和上思一带,历时四十天,转战数十乡镇,打了大小数十战,终因寡不敌众,无法打开局面,败退下来,黄兴自己重入越南,其部下则多数散入十万大山之中。秦希文与黄兴一起败退越南。
秦希文在转战的最后时刻与黄兴失去联系,后几经周折,辗转坎坷,于同年夏天返回离别多年的故乡忠州。娶妻刘氏女,生子名国士。1911年10月10日,武昌的革命士兵在同盟会会员的英勇率领下,一夜间取得了武装起义的胜利。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黄兴任陆军总长,后兼任参谋本部总长。消息传来,秦希文抖擞精神,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去。来到南京,留黄兴处负责机要事务。8月,同盟会改组成为国民党,秦希文成为国民党最早的党员之一。那时,国民党仍奉孙中山为领袖,但以宋教仁为核心人物。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到暗杀。宋教仁被害事件使孙中山先生清醒过来,认清了袁世凯反革命的真面目,于是,他主张组织兵力,声讨袁世凯。号召南方各省力量,发起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1913年7月12日,李烈钧在江西湖口炮台宣布独立,组成讨袁军,发布“讨袁檄文”,“二次革命”宣告开始。7月15日黄兴赶到南京成立讨袁军,并被推为江苏讨袁军总司令。秦希文参与机要,随黄兴积极参加讨袁战斗,日理万机,虽疲惫而精力不减,在这次革命中,他表现出了不屈的革命斗志和指挥才干。接着广东、安徽、福建、湖南、四川等省相继宣告独立,战争主要在江西和南京进行,故又称为“赣宁之战”。“二次革命”不到两个月就以袁世凯的全胜、国民党的失败而告终。
孙中山、黄兴等人都成为被通缉的“暴徒”,秦希文随他们流亡日本,从事反袁斗争。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以对德宣战为借口,出兵山东,于1915年1月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袁世凯无耻的同意签约。消息传出,全国人民立即掀起大规模的讨袁抗日爱国运动。海外震怒,1915年5月9日,袁世凯复辟帝制心切,在日本的威迫下,全部承认“二十一条”。全国群情激愤,掀起了反袁的浪潮,当时喊出了一个共同的声音:反对日本侵略,反对袁世凯卖国,废除卖国条约。留日学生大多热血沸腾,争先返回祖国,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这年冬,秦希文受命于孙中山先生,密藏孙先生签发的委任状,返回祖国,潜入北京,从事秘密的倒袁反帝复辟活动。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从事着紧张而又秘密的革命活动,联络革命党人,组织地下团体,发动武装起义,推翻“洪宪王朝”,恢复中国民国。1916年1月,秦希文在北京的活动被特务暗探安静生发觉跟踪,遭到逮捕,在希文下榻的饭店搜出了孙中山签署的委任状。袁世凯岂容革命党人在其身边活动,因而于春节前夕,下令将秦希文等百余革命党人枪杀于北京菜市口。1917年夏,国民革命政府四川省都督府追认其为革命烈士,决定将秦希文灵位安放于成都忠烈祠内。忠魂永在,光照后人。
本文撰写时,得到重庆市政协学习及文史委员会的帮助和支持,特致谢忱。
(阎钢,四川大学历史系教师;袁代奎,重庆市忠县政协原文史工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