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昂:奉中山之命谋炸黄河铁桥(2)

辛亥革命网 2011-09-09 00:00 来源:大河报 作者:盛夏 姚晨雨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他,出身低微,个性刚毅木讷,不善言辞。他,在日参加同盟会,曾奉中山之命谋炸黄河铁桥,还曾“荆轲刺秦”般暗杀袁世凯。他,还曾创建

  陈伯昂将炸药及爆破器材运至河南确山,再运至新乡,与黄河花园、荥泽两渡口船工取得联系,多次实地勘测,准备停当,炸黄河铁桥时机成熟。但因南北议和,行动中止。

  很多年后,陈淑萍曾问父亲孙中山为啥要派他炸桥?

  “根据当时形势需要,暴动、破坏、暗杀是最常用的革命手段。至于派我炸桥,因为我在日本学土木工程,懂测量,而炸桥必须测量好距离,计算好炸药用量及安放位置,才能彻底破坏桥梁。”陈伯昂道。

  1912年春天,他赴日将张钟端的一对双胞胎儿子梦梅兆梅接回中国,其中张梦梅曾长期住在他家中,陈伯昂视同己出。

  反对袁世凯复辟被通缉

  1912年8月,中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孙中山指示各省成立分部。陈伯昂在北京铁狮子胡同,向黄兴领了5000元筹备经费。返回开封后,先在青云街,后在旗纛街,挂牌成立了国民党河南的第一个支部。

  陈伯昂随即筹办了《开封民立报》,到天津购来一套铅字印刷机,在理事厅街十九号设了编辑部,陈任总编辑,编辑有十一二人,不支薪,仅供伙食及零用。报纸发行最多时达七千份,“乃是宣传宗旨,不以图利。”

  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种种措施完全是变相帝制作风,《开封民立报》对袁倒行逆施时常予以揭露。袁的表弟、河南督军张镇芳曾派人和陈伯昂谈判,要求其改变立场,威胁说:“大家都是河南人,遇有缓急,自应互相照顾。如过于固执,恐有不利,到时就后悔不及了。”之后还送去500元“津贴”,被陈伯昂拒绝。这就埋下祸根。

  后来张镇芳用武力封禁报社,财产全被没收,并捕去编辑主任罗蜚声、会计邢拱宸、记者刘授青、住客姚黄、工友张占鳌,皆被枪杀。陈伯昂也被迫离开开封。

  之后,陈伯昂当挑夫,卖水果,东躲西藏三年多,没过一天安生日子。在汉口时,不慎被特务发现,陈伯昂逃走,但他的前妻和女儿被带走,特务们把母女俩扔进了长江。

  家里只剩下年仅三岁的长子陈晓昆,幸亏刘积学和吕烈培、刘庄甫及时赶到,将其接走。

  陈伯昂家破人亡。为安全,他常住郊外,乱坟岗里过夜。他说:“我只怕人,不怕鬼,只怕被人发现,因为我是被袁世凯通缉的‘犯人’。为了不被人发现,白天我净往人多的地方去。戏园子里人多,所以我白天就往戏园子里钻,买根站签在人堆里一站,就是有了情况也容易脱身。有一天正站着听程砚秋唱的《生死恨》,忽然发现附近有一个人在注意我。我没等他靠近,就主动上前向他借火抽烟。点着烟后我用火头戳了他一下,乘他只顾甩手之机迅速逃离,又躲过去了一道坎儿。我唱京戏,就是在那个时候买站签听戏时学的。”

  陈伯昂京戏应该唱得不错。多年后的抗战期间,陈伯昂住在内乡县马山口秦家寨,还曾教豫剧皇后陈素真唱京戏。陈素真回忆录《情系舞台》中曾有记述。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帝制成熟。陈伯昂在《河南省文史资料》中讲述:“我由张绍曾介绍到北京参谋本部任调查员,在北京旗坛寺大街接眷居住。又曾做过一件冒险的事情:以我之住宅为机关,同袁仲德、赵铸鼐合谋炸袁世凯。即新华门埋炸弹案。事泄,袁仲德被捕,他自己承认,我幸未累及,这又是一次死里逃生。”

  这件事是陈袁赵三人合谋,拟于袁世凯郊天祀庙日,将其炸死在新华门下。袁仲德系袁世凯亲信袁绍明次子,袁绍明为袁世凯掌管财政,袁仲德因此能自由出入新华门,就由他负责埋设炸弹。    

  袁世凯于1916年6月6日病死。陈伯昂的通缉令随之取消。

  之后,他在北京测量局任审查,兼北京高等测量学校教官。

  1917年,陈伯昂任保定军官学校地形教官,兼教筑城、交通课程。

  1925年,国民第二军胡景翼督办河南军务,委任陈伯昂担任河南测量局长,兼河南省汽车路筹备处处长。此时的陈伯昂,意气风发,希望能够大展宏图。随后,因胡景翼病逝,陈伯昂离开,到汉口经商。

  1937年,陈伯昂担任河南省测量局局长,领导实测并绘制河南全省1:50000地图,共442幅。

  1946年,陈伯昂在邓县办了一个中原曲艺学校,挑选邓县、新野县救济院的几十名男女儿童学戏。他亲自讲课,教唱腔和身段。1948年,中原曲艺学校结束,陈伯昂全家移居上海。

  开封解放后,经刘积学等人的动员、催促,陈伯昂回开封定居。之后在四明营造厂(今河南省四建公司)从事土木工程和测量等工作。1964年7月16日,陈伯昂过世,享年84岁。

  迟暮之年被批斗致死

  陈伯昂长子陈晓昆,为纪念遇难的母亲,后改名陈孝昆。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长期服务于教育界。“大哥早逝,子女都是各行业专家,都是中共党员。”陈伯昂之女陈淑萍道。

  陈伯昂后来娶了上海人黄毓梅,生育了四个孩子。“大哥当小学教师,已病逝。大姐是技工也过世了。我是老三,1949年7月,父亲把我托付给开封慈惠医院(今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郑芳洲学医。我的丈夫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入党的老党员。我的妹妹高中毕业后去了湖南,后来在新疆落户,是高工。”陈淑萍道。

  对于父亲,陈淑萍感慨地说:“跟着这个革命的父亲,没沾一点光,净遭罪了,‘文化大革命’时抄家抄了三次,家里人脖子上都挂着大牌子游街。哥哥在小学教学被开除公职,我在医院年年是先进,也被开除回家。”

  陈淑萍十分悲伤地说道:“父亲最后其实是被斗死的。80多岁的老人,病在床上起不来。从床上硬拉起来,在院里斗,一天斗好几回。斗死后,家里人也不敢声张,偷偷拉到西郊埋了。”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