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英杰”王金发
辛亥革命网 2011-09-06 00:00 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徐霞鸿 查看:
从“乌带党领袖”到“光复会骨干”
有传奇色彩的“中国式罗宾汉”
1883年,王金发出生在嵊县一个颇有民族意识的山村财主家庭,祖父王修官“少豪侠,爱交游”,曾参加过太平军,后来兵败后蛰居乡间。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王金发,从小就孕育着反清意识,轻科举,爱击技,性格豪放。“虽然王金发在21岁时取得秀才功名,但他耻仕清廷,并无意进取。”绍兴市乡土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著名辛亥革命史研究专家胡国枢认为,三分鲁莽性格,七分侠义心肠,将王金发引向了会党道路。他与浙东会党头目竺绍康、裘文高、胡士俊、谢飞麟等为伍,彼此慷慨谈国事,结伙反清,入平阳党,任分支乌带党的头目。
此照片为1911年11月王金发就任绍兴军政分府都督时所摄
1905年,徐锡麟深入浙东腹地,联络会党,结识王金发,彼此一见倾心,由徐介绍入光复会,走上革命道路。1906年,王金发东渡日本留学,以第一名成绩毕业于大森体育学校。次年回国,在大通学堂任教体育,并协助秋瑾联络各地会党。1907年与秋瑾等组成光复军,担任分统之职,在嵊县建立华美、鼎成两药房为秘密通讯社,并训练团练,积极从事武装起义。
皖浙起义失败,徐锡麟、秋瑾等人被害后,王金发也身遭通缉,他被迫率同志遁入深山,栖身草泽,以向地主富绅“强借”为生,过了半年“绿林”生活。但是王金发“盗亦有道”,从不扰民,反而散财贫弱,接济党人,自己仅留少许以维持众人生活。1908年,陈其美受同盟会之托,派人将王金发从深山接至上海,并介绍入同盟会。王金发入同盟会后,变卖所有家产,资助革命,设立天保客栈为革命联络站。尔后北上参加熊成基暴动,南下参加黄花岗起义,手刃劣绅胡道南,剪除内奸汪公权,惩诫叛徒刘师培,营救战友张伯歧,击毙密探金琴荪,追回被变节分子侵吞的革命经费……他神出鬼没,出入虎穴,表现出大智大勇的气概,成了一个传奇式的侠士,为人们喜闻乐道,被誉为“中国的罗宾汉”。
从辛亥革命到光复沪、杭、绍
他为中华的第一次腾飞作出了可贵贡献
武昌起义后,各地革命党人纷纷响应,江浙沪革命党决定先在浙江起义,上海接着响应。在光复沪、杭、绍期间,王金发那种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英武气概是非常鼓舞人心的。他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和中华的第一次腾飞,作出了可贵贡献,这是无可非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