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岱青传略
辛亥革命网 2011-09-0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徐新华 查看:
任岱青(1888-1963),名素,号耑岳。出身于郧县原十堰区(今十堰市)磨碾沟的一个地主家庭。他自小聪明,酷爱读书,十五岁时就考中了秀才,被誉为神童。继而又考入武昌两湖师范学堂,专攻中文。他对佛学也颇有研究。
任岱青在两湖师范学堂读书期间,曾受康梁变法思想影响,追求维新;后来,又在留日学友进步思想的影响下,接受了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思想,毅然加入了同盟会,并积极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活动。当时,他与在两湖师范学堂读书的同窗牟鸿勋、张樾等人一起,创办了《中华民国公报》,牟鸿勋任经理,任岱青任副经理,张樾任主笔。《中华民国公报》主要是为军政府传布命令。倒袁时,他们还应其他报刊邀请任职或撰稿,大力宣传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思想。这段史实,已经载入《武汉新闻志》。当时报纸曾由他设法寄往家乡郧阳宣传鼓动,所以郧阳响应起义比光、谷、襄、枣等地都要早一些。
他,不只是一贯摇笔杆的人。1911年,还积极参加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战斗中表现得非常勇敢。在一次激战中,他被清兵按倒在地,正欲举刀砍杀时,幸而革命军即使赶到,把他救了出来。因此,他对清政府更加仇恨,革命意志更加坚强,而宣传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也更为有力,一些报刊也都发表过任素的许多文章。为了表示对清封建王朝的仇恨,他主动剪掉了发辫,把它寄给在郧县的父母亲。按封建迷信的说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是用以表达他革命的决心。父母看见发辫后脂粉惊恐,母亲随即病倒,险些丧命,而他这时却代表新闻界到上海欢迎孙中山先生去了。
武昌起义胜利后,任岱青出任两湖都督府秘书职务。不料,后来袁世凯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并欲称帝,违背了孙中山革命之旨,任岱青忿而弃职返回郧县老家。袁世凯为了收买辛亥革命有才之士,亲笔给任岱青写信,要他出任高职,可他对袁世凯的来信嗤之以鼻,置之不理。从那以后,任岱青就隐身故乡郧县,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民国时期,他先后担任了郧山中学教员、郧县督学、教育科长、湖北省立第十一中学校长、郧县女子中学校长等职。任岱青在校任职期间,很注意学生的德才教育,他最反对大户人家拿钱为子弟买文凭。他常常愤慨地说:“那些花花公子占了学校名额,害了真正的人才。”所以在任岱青管理的学校里,每逢招生和学生毕业他都要严格把关,并叮嘱家人不准收受求情者礼品。有一次,郧县城内一富有大户,为了让儿子能进入中学,将金银夹在点心包里送到任岱青家。送者怕任家不知道点心中有财宝,还特意提示说:“这不是一般的点心。”任岱青家人仍坚持将礼物当场退回。这个大户人家误以为任岱青嫌少,第二天增加分量再次送去,但又一次被任岱青回绝了。后来任岱青说:“他的儿子成绩不及格,若进了学校,顶占了名额,就要把没钱没势而有才华的学生关在校门外,我们不能干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任家在郧县是大族,族中想通过任岱青关系入学的人也很多,而任岱青对亲宗家族中的子弟与其他学生一视同仁,合格的录取,不合格的一贯也不录。民国时期,郧县有很长一段时间,私塾林立,还教着“子曰,学而时习之。”在任岱青管理教育行政期间,便取缔了私塾,增办了官学,主张招收女生,并鼓励女子剪发放足。所以,他在改变郧县社会风气方面,也起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1935年,郧县发大水,灾情十分严重,农民衣衫褴褛生计无着,无法度过荒年,许多人流离失所,不少人因食“观音土”(白石面)而致死。任岱青目睹百姓的疾苦和地方官吏的渎职,便愤笔给省政府写信,要求对郧县灾民给以赈济。省政府了解了郧县的灾情后,便给了一定数量的救济。
抗日战争时期,任岱青虽被推选为湖北省参议会参议员、郧县参议会副参议长,但一直未离开教育岗位。他先后担任省立郧阳联合中学、第八高级中学及郧县女子中学校长等职,积极领导学生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这里还要补充一件事实,前文就说过,任岱青对于妇女教育是一个开放派极力反对妇女的封建式约束。然而,抗战时期在联中、八高任职的校领导,也仍对女子进行封建约束的规则,如不准男女接近,不准穿短袖衣服等,否则便以为品行不端。甚至对这一类的女学生,在发给的学期成绩单上的“操行”一栏中填上“劣等”,曾经有个女学生因此感到羞愧而投河,幸而遇救未致死。对此,任岱青极为愤慨,便以任素的名义写了一篇批判文章,载于《志城报》。当时,被郧阳的行政督察专员刘翔得知,立即电令《志城报》社停止发行这期报纸,并邀请任素及有关学校领导去座谈,责令事故责任者检讨,并向学生家长道歉。要求他们顾全大局,不予公开批判。因事故责任者已对此认错检讨,任岱青说:“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以表示让步。于是,报社赶忙排印另一篇文章掩贴于任文之上,致使当时的报纸迟发了一天。
1947年,郧阳解放前夕,省立第八高级中学和第八师范学校迁往荆州,任岱青随校迁到湖北省公安县黄金口。1949年沙市解放前夕,第八师范学校原校长甩掉学校不管,匆匆逃离。任岱青继而担任了第八师范的代理校长兼教导主任,带领剩余的教员和学生迎接了沙市解放。解放后,他又带领学校教职人员赴江陵县参加人民政府组织的培训班进行学习。同年,他回到故乡郧阳,受人民政府委托,筹备恢复郧阳联合中学。在郧阳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郧阳联中很快恢复建立、发布了第一届招生公告,为后来正式接任校长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从1950年起,任岱青一直在郧阳联中任教,依然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他说:“专心教书育人是我几十年夙愿。新社会没有贪官污吏、苛捐杂税,人民安居乐业,自己从事教育心情更加舒畅。”1963年8月5日,任岱青因劳心成疾久病缠身医治无效而逝,终年77岁。他是郧县颇有影响的知名人士,病逝后,县政协及有关单位为他送了花圈,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资料来源:
1、 任慧瑛《回忆我的父亲——任岱青》
2、 党学诗《关于任岱青情况介绍》
3、 党崇山同志采访谈话记录
4、 冷遇春、余超同志关于任岱青的补遗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