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抗日护台民族英雄丘逢甲

辛亥革命网 2011-12-3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2004年3月14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刚闭幕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谈到台湾问题时,引用了丘逢甲的《春愁》的诗句云:“春愁难遣强
 

  邱铸昌《血泪的诗篇抗敌的鼓角》一文曾言谈到爱国台湾诗人丘逢甲时说:在中日甲午战争,抗击日本军占领台湾失败后,“他回到大陆,更为祖国的命运忧心忡忡。外国列强瓜分中国的消息传来,使诗人惊心动魄。1897年,德国借口‘曹州教案’,派军舰强占胶州湾。消息传来,诗人愤然命笔,写下了《闻胶州事书感》云:‘汉家长策重和亲,重译传经许大秦。袄庙屡闻生愤火,蓬山又见起边尘。青州酒断愁难遣,黄海舟迟信未真。慷慨出门思弔古,田横岛上更何人。’”抗日民族英雄、爱国诗人及教育家丘逢甲,所作此诗,其爱国忧民之心可见。2004年3月14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刚闭幕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谈到台湾问题时,引用了丘逢甲的《春愁》的诗句云:“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潜。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该诗是丘逢甲于1896年4月17日写的,时值包含有清朝政府向日本割让台湾等内容的《马关条约》签订一周年。

  丘逢甲(1864—1912)台湾彰化(今苗栗)人,先世由闽之上杭,迁广东镇平,即今蕉岭,故亦署作蕉岭人。谱名秉渊,字仙根,一字仲阏,又字吉甫,号蜇仙、蜇庵、沧海,别署沧海君,辛亥革命后更名为沧海,学者称沧海先生。又署人、南武、蜇翁、华严子、痛哭生、南武山人、台湾遗民等称。以示对台湾的怀念,并坚信台湾回归祖国有日,曾为子琮改名为念台,将室名也命名为念台;还有岭云海日楼、心太平寄庐。其“祖、父,均以诗书起其家,至逢甲而益显。逢甲……幼负大志,于书无所不读,老师宿儒,咸逊其渊博。所为词章,凌厉雄迈,不愧古之作者。尤善诗。……内渡,自署为‘台湾之遗民’,日以赋诗为事。而故国之思,以及郁伊无聊之气,尽托于诗。……其所为诗,平日执干戈卫社稷之气概,皆腾跃纸上。故诗人之名,震动一时。”(江瑔语)。逢甲六岁能诗,七岁能文,光绪四年(1878)为台湾府童子试之冠,丁日昌誉为“东宁才子”,就读于淡筱云山庄。十四 岁中举,次年,光绪十五年(1887)进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辞归台湾后,主讲台中、台南衡文、罗山、崇文诸书院。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后,迭电清庭,反对割让台湾于日本。为抵制割台,二十一年五月,倡建“台湾民主国”,建元永清,旗用蓝地黄虎;曾发行“独虎图”伍拾钱邮票,即由其亲自设计;为大将军,编练义勇队,率军积极抗击日军。兵败受挫后,由闽返粤,定居故里,历任韩山、东山、景韩诸书院山长,,以时务、策论课士,摈弃八股试贴。二十六年,倡办同文学堂于汕头,开岭东新学风气之先河。1984年由蕉岭县人民政府拨款按原貌重修。1989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宣统元年(1909)广东谘议局成立,任副议长。与黄兴、赵声、胡汉民等“深相结纳”,支持、掩护革命党人。武昌起义后,出任广东军政府教育部长,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议员等职。1912年2月25日逝世于蕉岭。临终前,嘱咐其子念台,要时刻想念着台湾,定要收归祖国。丘念台(1894—1967)早年留学日本,与父先后加入同盟会,回国后,曾任中山大学教授,抗日战争时任军职,晚年为国民党中常委等。

  丘逢甲早年曾于台湾组织栎社。梁启超倡导“诗界革命”,亦积极响应。梁启超认为:“若以诗人之诗论,则丘仓海其亦天下健者矣”,“得不谓诗界革命一巨子耶。”生平作诗近万首,在台湾的诗作,为唐景崧辑刊“为《澄怀园唱和集》,版藏台南松云轩。”(连横语)。有《岭云海日楼诗钞》十三卷,选外集一卷,英勇悲愤之爱国精神,多见其中。“叙当代史实之作,确能图绘出时代景象,讴吟出时代心理,不仅在文学上有价值,即在史料上亦有极大价值。如《汕头海关歌寄伯瑶》、《戊申广州五月五日作》等,皆情感丰富,寓意深刻,可谓史诗。”还“注视社会之最下层,常以诗篇写社会百相,暴露下层社会之实况及情绪。如《黄田山行》,又如《述灾》。此为当年社会最真实之影片。其一腔悲天悯人之怀,流露于字里行间……。此类作品,可称写实诗。”又“仓海诗格固规模前任,然其所作,举凡佛语、道家语、俚语、西洋史事,以至声光化电诸科学语,皆鎔化采用,有意造成梁任公所谓‘以旧风格含新意境’之境界。”(梁国冠语)。《兼于阁诗话》录诗四首:《春愁》云:“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潸心泪欲。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客游》云:“沦落天涯气自豪,故山东望海云高。西风一掬哀时泪,流向秋江作怒涛。”《韩江书感》云:“道是南风竟北风,敢将蹭蹬怨天公。男儿要展回天策,都在千盘百折中。”《山村即目》云:“一角西风夕照中,断云东岭雨濛濛。林枫欲柹老将熟,秋在万山深处红。”认为“一片真灵,语语从血泪迸出。”另有五言《往事》云:“往事何堪说?征衫血泪斑。龙归天外雨,鳌没海中山。银烛鏖诗罢,牙祈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越梦台湾。”诗中其爱国之情可见。

  在台湾台南明延平郡王祠里,有一副歌颂郑成功的名联:“由秀才封王,为天下读书人,别开生面;驱异族出境,语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

  由于它概括了郑成功十七年抗清斗争和驱逐荷兰恢复台湾的伟大业绩,近年来海峡两岸书报杂志也广为介绍。多人说此联是丘逢甲题的。丘逢甲却说:“保台之举,日人平山氏比予为郑成功,可愧也。”(《追忆旧事》夹注)但台湾人民的心目中一直把他看为郑成功一样的英雄,至今台北公园二人铜象屹立,因为他们二人的光辉业绩相同,都是为了收复台湾故土,维护祖国统一。可谓英雄题联颂英雄。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社区公益之星。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