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辛亥革命毁家在所不惜的先烈邓仲元

辛亥革命网 2011-12-2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侧,有一座民国陆军上将之墓巍然壮观,这就是邓铿墓。置身墓园中,仍能感觉到昔日粤军将帅的英勇气魄。原来于1922年
 

  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侧,有一座民国陆军上将之墓巍然壮观,这就是邓铿墓。该墓有孙中山先生亲题的墓碑,还有胡汉民撰写的“陆军上将邓仲元墓表”碑,以及神采刚毅、手握指挥刀的军装立像。置身墓园中,仍能感觉到昔日粤军将帅的英勇气魄。原来于1922年3月21日,陈炯明族弟陈觉民指使暴徒于广州广九车站枪击邓铿,邓经抢救无效于23日去世,终年36岁。24日,被孙中山追赠为陆军上将。

  邓仲元(1886年~1922年),原名士元,别名铿。广东惠阳淡水人,原籍梅县丙村金盘堡,7岁随父行商于惠阳淡水(今惠阳市淡水镇),后落户淡水。早年就读于惠阳,后肄业于崇雅学堂。19岁入广州将弁学堂,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曾任广东军政府陆军司司长、粤军总部参谋长兼陆军第一师师长,参加过讨伐袁世凯、驱除龙济光等战役,功绩卓著。

  1905年考入广州将弁学堂步兵科,毕业后留校,任步兵科教员兼公立政法学堂体操教习,不久任代区队长。1907年升任该校学兵营排长兼代左队队官。1909年任黄埔陆军小学堂学长。1910年筹划广州起义,失败后出走香港。辛亥革命爆发后,与陈炯明等在惠阳淡水首义,继而率兵进攻惠州,与敌作战,身先士卒,率众击溃敌军,迫使惠州守敌投降,光复惠州。任东江第一军参谋长,后改编为陆军第一混成协,任协统。同年11月9日广东军政府成立,任陆军司司长兼稽勋局局长,军衔为陆军中将。1913年任琼崖镇守使。后起兵反袁,与龙济光激战于三水,失败后逃亡日本。1914年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任军务部副部长,旋奉孙中山之命回国,密谋在广东举行起义,并任广东讨袁军总司令,与朱执信等人在香港、澳门设立指挥机关,与陈可玉策动陆军团长邓承在饶平起义,另命洪兆麟在惠州举事,均未成功。1915年奉命赴新加坡筹募讨袁军费。1916年任中华革命党东江司令官,参加讨袁驱龙(济光)战役,攻博罗、石龙,与广州、惠州、东莞之敌苦战月余。1917年11月粤军成立,任粤军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1918年,随陈炯明率军援助福建民军,攻克闽南二十余县。1920年秋与辛亥革命元老、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六弟何贯中率部回粤,10月中旬收复广州,年底驱逐了盘踞广东的莫荣新。1921年5月,任广州军政府第一师师长兼总司令部参谋长。同年夏,击溃犯粤的沈殿英、刘震寰部。接着,积极支持孙中山北伐,担任后方筹饷械的任务。由于积极支持孙中山,被陈炯明叛逆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非拔不可。

  邓铿的名气有多大?他弱冠从戎,和陈炯明淡水起义,打败晚清提督秦炳直,吓得清官员弃城而逃,是光复惠州的功臣之一;领衔粤军第一师,威震全国,李济深、叶挺、陈诚、薛岳、罗卓英、邓演达、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陈可钰、黄镇球、张发奎、黄琪翔、余汉谋、李汉魂、戴戟、李章达、梁鸿楷、陈济棠、邓世增、邓龙光、缪培南、李扬敬、徐景唐、香翰屏、朱晖日、钱大钧等著名将领均出自其门下;斡旋于孙中山与陈炯明之间,为孙陈统一战线鞠躬尽瘁;遇刺后被孙中山以大总统的名义追赠为陆军上将。孙中山在唁电上说,邓铿“平日忠于国事,勇于奋斗……壮年遽殒,不止粤中惜此人才也”。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