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元老——何子渊世系溯源
辛亥革命网 2011-11-29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谢海斌 查看:
木有本,水有源。各姓有家谱,记载祖先之由来,考何子渊乃周武王(公元前11世纪)幼子叔虞之后。
世居中原,源远流长,后南迁;由河南、安徽唐宋远祖太乙郎中进士,入闽历任福建宁化知县、梅州太守等职,遂开基福建汀州府武平县,明洪武二年,八世祖念四郎(源美),迁居梅县程乡乌廖沙,十四年,复迁兴宁市仁仙乡(今永和墟),为兴宁之开基祖,迄今已600余载。后裔昌盛,代诞贤良……
二十三世祖周武王姬发(公元前1087——1043年)
客家源流早在公元四世纪初,两晋末年永嘉之乱期间,居住在黄河流域的部分汉人,因战南迁渡江,大部份定居江西、安徽一带,此是客家人第一次大迁徙,称为“客家”,主要是有别于当地原有住民,后来一直沿袭成这部分汉人之专称。
唐朝末年(公元九世纪末),黄巢为首的农民起义爆发,江西、安徽一带,又成为战火纷飞的战场,客家人除部分投奔义军外,又向接近江西之福建西部汀州、武平一带地方安居,此为客家人第二次大迁移。公元十三世纪末,南宋末年,宋王朝行将灭亡,客家人随抗元义军转移,自福建迁移到粤东、粤北,以梅县、兴宁、五华、惠阳、韶关、英德为地为乡,随着历史的变迁,又陆续分布到广西、江西、湖南、四川、台湾、海南等地,部分迁居海外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及毛里球斯、澳大利亚等国,分布全球各地。今追综历史名人,如黄遵宪、孙中山、廖仲恺、何香凝、邓演达、丘逢甲、丘成桐、郭末若、韩素音、朱德、陈毅、叶剑英等都是客家人的后裔。
八世祖梅县开居始祖:念四郎,讳全,字罕明,号:源美。乃七世祖之第四子,于明洪武二年,在梅县乌廖沙立业,居住十三年后,迁居兴宁仁仙乡(即今永和墟)安居乐业,兴宁县志族谱大都从这里开始改写。念四郎寿终梅县罗衣堂,于清乾隆四年巳末岁重修,罗裙铺地形,即今梅县梅南镇与长沙镇之间,梅江河西岸。
广州中华北路(解放北路)“何家祠”——源美书院,即由此而得名,子渊在世时,书院二楼曾辟有一间最宽敞明亮的卧室供他专用。1950年后,“代管”至今。
解放前,每年兴宁各地的何姓后人在重阳节前后都会带着子孙,置办恭品从宁江河坐船或越山涉水到梅县乌廖沙祖屋祭拜祖先,热闹非凡……直至1976年9月9日后,这一仪式才逐渐恢复,而且集会形式越来越隆重,并上溯到福建汀州、武平,寻宗拜祖,缅怀先辈。
念四郎育有四子:长子文渊,落居梅县、兴宁黄陂一带;二子文滨,落居兴宁叶塘一带;三子文深,落居兴宁永和一带;四子文汜,落居兴宁石马、径心一带;何子渊谱系属文汜公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