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坚:为民请命担道义 靖国护法著文章(3)
辛亥革命网 2011-11-1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郭卓敏 查看:
五、命运多舛,未改革命初衷
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许兰洲率部出陕。郭以所部大都是陕西人不愿离陕为由,仍留守凤翔,与刘镇华议和,但被陈树藩所阻,复被围困。直皖战争后,1921年7月,直系军阀阎相文率冯玉祥等部督陕,对陕西靖国军采取既压又拉的手段,欲强行收编。同时,冯还积极向阎建议,力主除掉郭坚,以达震慑陕军目的。
由于郭坚名声大,有雄才大略,其幕中多杰士豪侠,以义气相合投到他的旗帜下,这样他队伍的成份由原来的陕西警备军为主、加之地方武装、军纪素质及战斗力较好的一支武装部队,逐渐变的庞杂起来,滋扰百姓等目无法纪行为屡有发生,“坚名遂为所累”。
1921年 8月13日,郭坚被邀入省为冯玉祥诱杀。“此事发生,陕局遂陷于僵持状态。阎相文无法收拾,不几日就吞服鸦片自杀。冯玉祥取得了陕西督军的地位。”
陕西靖国军义旗为郭坚首举,因郭坚率部能征善战,百折不挠,是靖国军中一支劲旅,因而使陕西靖国军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由于郭坚被杀,靖国军亦从此一蹶不振,逐步走向衰亡。9月1日,胡景翼宣告取消靖国军名义,所部隶属直系接受改编。郭坚所部群龙无首,各自为政。于右任在三原无法立足,就把靖国军总司令部的旗子插到武功杨虎城部,后又退到凤翔。 1922年6月,于右任从凤翔微服出走,绕道甘川赴沪,杨虎城部随后退到了陕北,郭坚部下党玉昆、麻振武等被刘振华改编,陕西靖国军及陕西的护法靖国运动就此结束。孙中山先生在致函邓宝珊时指出:“陕西靖国军起义以来,血战历年,苦心孤诣,中外共仰…陕靖国诸君万不可稍自暴弃,功亏一篑…”。对陕西护法靖国正义之师、革命之举给予高度评价并寄予殷切期望。
陕西靖国军“响应孙中山发动的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独裁统治的斗争,坚持四年多,在陕西近代革命运动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文见中共陕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1987年3月出版的《陕西靖国军》前言)。作为最早举起陕西靖国军旗帜的郭坚,转战关中大地,致力于反对北洋军阀的革命斗争,虽然壮志未酬身先亡,但他的英名与功勋,将永远铭记在陕西靖国军的辉煌历史上。
从1917年至1921年郭坚驻军凤翔与岐山期间,曾在凤翔创办“右辅中学”。出版过《捷音日报》,除报道军事外,还宣传革命思想,矫正社会观念。在凤翔首次成立了县农会、天足会,宣传妇女缠足之害,提倡放足,效果颇佳。1919年5月,凤翔县中小学学生受郭坚支持,上街游行,提出“打倒军阀”“抵制日货”的口号。
纵观郭坚一生,“远慕孙中山之革命,近愤陈树藩之祸陕,树立靖国军之旗帜,据凤翔形势富庶之地,纵横渭河南北及关中全部地区,电掣雷轰,骁勇绝伦。正义之处,颇为进步人士所推崇。”
郭坚自幼除好学聪颖之外,还受其父农闲充当乐师的影响,喜好乐器,加之书法上追随黄庭坚,颇有造诣,以陕西靖国军名将之功,故在若干年后,被蒲城县志记为“关中怪杰”。其在世时常为他人题写“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之联,不难从他的生平中看出,十多年的征战,莫不是为民请命担道义,靖国护法著文章。他虽然短暂的一生,却书写了轰轰烈烈为人民、为革命的壮烈篇章。
谨以此文,献给百年前为三秦大地浴血奋斗的辛亥志士!
参考资料:
1、宋介民《回忆宋向辰先生》
2、窦荫三、耿端方《我们所了解的郭坚》
3、马凌甫《陕西靖国军第一路概况》
4、康子定《陕西讨逆军纪实》
5、朱叙五、党自新《陕西辛亥革命回忆》
6、陕西党史资料丛书〔五〕《陕西靖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