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会会主沈荣卿
辛亥革命网 2011-10-23 00:00 来源: 作者:徐柏刚 查看:
龙华会会主沈荣卿
沈荣卿,字英,又名乐年。龙华会党人尊称为:“荣哥”,永康人亲切地唤他:“荣姑先”。他就是百子会、九龙党的首领,龙华会会主。
沈荣卿(1871—1943)享年73岁,出身在永康城内,祖籍绍兴山阴安昌镇人,祖上家境清贫,沈荣卿祖父徒步来到永康,投靠城内开设“万顺店”的堂兄,以佣度日。后与友人合伙开设“新万顺”商店,家境日益昌隆。沈荣卿出生后,因父母店务繁忙,把他寄养在姓郁人家,乳母视同亲子,其有一女儿,名“金姑”,遂唤他为“荣姑”。长大后就娶金姑为妻,生一子四女。到1916年纳妾蒋益生,又生二女一子。
沈荣卿少年时,入塾学,读过《四书》、《五经》,更喜习武,家备有石锁二对,铁鞋底十双,舞剑练棒,寒暑无间。学武有成,颇有膂力,即使遇有强汉数人,也能对付。其性情豪爽,仗义疏财,广交朋友。十九世纪未,“民主民权”、“自由天职”等口号风传,救国救民,反清排满,革命风潮,此起彼伏。虽然纳粟入监,穿过花翎,戴过红缨,但目睹清庭腐败,洋人入侵,民不聊生,心中逐渐萌生“反清仇洋”、“革命排满”的思想。开始组织百子会、终南会,从事反清活动。
1900年前,本系湘勇营官的何步鸿、朱武因罢职寄居永康,创设“终南会”,分任正副会主。沈荣卿同金华张恭、武义周华昌一起加入“终南会”,并由大九递升为新副。不久会主何步鸿年老得病身亡,副会主朱武又因事离开浙江,终南会陷入群龙无首之混乱状态。正在此时,沈荣卿和周华昌,不约而同地来到金华找张恭商量对策。他们三人合计了好几天,拟订过一个又一个的方案,最后决定另开山堂。当时金华流行着一句话:“若要天下真太平,除非龙华会上人”。“龙华会”一词,源出佛教之《菩萨处胎经》,说弥勒下生时,坐龙华树下,得无上正等正觉,天下始得真正太平。民间从元代开始,就有人组织秘密团体,用弥勒降世号召群众,以推翻反动统治,获得太平幸福生活。他们就是利用当时“除非龙华会上人”的民谣,把新立的山堂也称之为“龙华会”。亦称“龙华山”,群众称它“九龙党”。
1901年农历五月十三日晚半夜子时,在金华旌孝门关帝殿正式举行开山仪式。这一天正是三国名将关羽的生日,由于民间对关羽最崇拜,所以会党收徒结盟也往往利用这一天。张恭托名为关王爷拜寿,日间在关王殿大请宾客,把一些缙绅灌得酩酊烂醉而归。到了半夜,私开了旌孝门,袍哥拜弟约三四百人,就悄悄地进入了关王庙。庙外四周,都有会众把守,重新在神像前焚香点烛,摆上三牲福礼,大家一齐跪倒,斩鸡沥血,义结金兰。从此彼此均以兄弟相称,并发下宏词大愿:“驱除鞑虏,万死不辞,若盟异心,神人共殛”。会上共推沈荣卿为正山主,张恭与周华昌为副山主,总掌会务,共同挑起反清复汉的重担。会议在鸡叫前结束,各人悄悄回家或出城而去,未泄露半点蛛丝马迹,会中人都佩服张恭的智谋。
龙华会成立后,龙华会总部设金华兰溪门金阿苟茶店为联络点,金华所属八县都有分部,永康分部分管东阳、缙云等县会务,武义分部分管龙游、衢州等地会务,还有仙居应师杰部,天台陈显元部各有会众五六百人,缙云吕嘉益部千余人,青田、诸暨、乐清、嵊县等县亦有分部,但势力较弱,人数不多。这样龙华会会员约共有25000多人,成了二十世纪初浙江最重要的一支会党力量,也成为了浙江革命志士们所关注的会党力量。陶成章、徐锡麟、秋瑾看到了沈荣卿这股重要的民间力量,利用同乡关系与沈荣卿宣传了许多革命道理,由于有共同的思想基础,沈荣卿很快从民族主义者转化为民主革命战士,树立了“民权、民主、民生”等革命理念。光复会成立之后,这支会党力量又成为了它在浙江发展革命事业所依赖的主要力量。
1904年,光复会在上海成立,陶成章、魏兰、秋瑾、徐锡麟则奔波各地联络会党。龙华会会主沈荣卿为了扩大反清力量,与龙华会会员婺剧名伶袁成昌一起到东阳巍山玉山,会同尚湖村的武举人陈立光、赵永景等到下葛庵找大恺和尚商量发展龙华会,由于志向相同,一见如故,大恺同意将“百子会”改为“九龙会”,不久又称改“九龙党”,从此九龙党就公然打出“反清复明”旗号,未到一年,党众就发展到3000人,顿时声名大振。东阳分部会众也发展到四千人。同年冬,陶成章自金华入永康,将取道东阳玉山尖以入台州,荣卿即令吕阿荣护送陶成章遍历沿途各乡镇。真至玉山尖,才辞别陶成章回永康。陶成章来到下葛庵,会见大恺和尚,共商反清革命大计。
为了发展组织,扩大反清的群众基础,张恭实践了利用戏班广泛传播革命思想,壮大革命之力量。张恭曾于1902年和1904年先后创办二个戏班,前者为“张恭大班”,后者为“张恭小班”,在浙西、浙中数县巡回演出。经常演出农民起义的水浒戏,精忠报国和为民除暴的历史戏,还演宋、明亡国故事,以隐寓排满反清之意旨,唤起民众,激发群众爱国热情。戏班中服饰,道具等都是沈荣卿供给的。大班头领李宝剑,小班班主汪海水,以及武旦徐顺达等主要演员都是龙华会的骨干分子。他们还利用戏班流动无定,清政府不易跟踪盯梢监视之优点,将戏班作为革命联络点。孙中山先生对张恭的此一创举,曾大加赞赏与鼓励。
陶成章和蔡元培在沪商议响应黄兴长沙起义,在长沙起义后三天,浙江也举帜反清。于是陶、魏两人肩负重大使命再赴嘉兴、金华联络会党,通报局势。这时张恭组织“永庆戏班”,借演戏为掩护,在金华、义乌之间奔走,串连民间反清力量,扩大组织。并借演出之时宣讲反清革命道理,分发传单,传阅革命书报。陶成章扮作风水先生,随戏班游历于六府诸县之间,借以与张恭密商举义措施,拟定响应长沙起义计划:先袭取金华、衢州、严州,后由严州出安徽以扼南京,从衢州出江西以应长沙,用金华之师以堵杭州援军,分道袭击绍兴、宁波、湖州各府以震憾苏、杭。但是商定后,一直未传来长沙的起义消息。陶急赴杭州打听,才知长沙起义发动前因走漏风声已被清政府破坏。于是陶又赶返金华,通知浙东会党隐蔽自保。结果,除双龙会首领王金宝被杀外,其余人员皆未受损失。这次金华之行,虽因诸多原因使起义流产,但为后来组织武装起义,光复金华作了充分准备。
在徐锡麟、陶成章等的共同努力下,大通学堂于1905年8月25日正式开学。为了招集会党骨干到大通学堂培训,准备武装起义,陶成章与龚宝铨、吕熊祥奔赴浙江的诸暨、永康、缙云、金华、富阳等地,通知知各地会党骨干集绍兴,入大通学堂学习兵式体操。龙华会正副会主和骨干12人,曾去就学。沈荣卿也应召参加训练,同时加入光复会。该学堂规约:“凡本学堂卒业者,即受本校办事人之节制,本校之学生,咸为光复会会友”。这样就使会党与光复会联系在一起,促使会党不仅接受了光复会的政治纲领,而且几个重要会党还在组织上直接服从光复会的领导。大通学堂是革命党人在国内建立的第一所训练会党骨干的学校。开创了中国秘密会党接受近代化军事教育的先河。沈荣卿从一位会党首领转变为一位坚定的革命党人,积极投身到反对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的革命斗争中来。
1907年春,萍、浏、醴起义失败,但浙东会党势力日臻强盛,“驱除鞑子,光复中华“的信心,更加增高。同年4、5月间秋瑾、陶成章又密约龙华会正副会主及义乌吴琳谦,商议决定:由陶成章负责联络浙东六府(金、衢、严、台、温、处)会党,统一编组为十六级,以“黄河源溯浙江潮,为我中原汉族豪,不使满胡留片甲,轩辕依旧是天骄”。这首七绝为标记,徐锡麟是“黄“字为首领,秋瑾是“河”字为协领,“源”字是分统,由各会党首领任之。4月,秋瑾在大通学堂召集张恭等会党首领,共商浙江起义的具体部署。他们计划是“先由金华起义,处州应之,俟杭城清兵出攻金处,即以绍兴义军渡江以袭杭城,军学界为内应。若杭城不拔,则返军绍兴,入金华,道处州,出江西,以通安庆”。5月秋瑾又把会党力量和光复会一起,用“光复汉族,大振国权”八字改编成八个军,总称为:光复军。龙华会是其主力军,是秋瑾所恃之大本营。龙华会积极组建武装,择隐蔽地处锻造武器,请当时能锻造鸟枪的金正灿,在千人安村锻造土枪大刀,准备武装起义。
同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谋刺巡抚恩铭,壮烈殉难,株连绍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7月15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沈荣卿和张恭、周华昌、赵卓、吕逢樵诸首领被清庭悬赏通缉。沈荣卿和周华昌在杭州获光复会组织通知,迅速转移,由俞炜给川资,潜逃到浙东山区。斯时,永康外学前家被清军查抄,并扬言要烧屋。清吏见宅中蚕桑满间,又抄不出秘密文件、书札,似是积善人家,因此免去烧杀。这时沈荣卿潜匿缙云仙真寺,因失密,清军又来追捕,幸得和尚掩护,化装再走到仙居山头庙避居,患上一身疥疮,庙中和尚烧了一碗蛇肉,哄作鸡肉,丰餐一顿,结果脱皮痊愈。后来又隐匿台州,辗转至绍兴安昌镇,不久,折回永康、武义一带,靠会友支持躲藏度日。
1908年冬,革命党人意欲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之机,大举起义 。陶成章准备将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五省会党联合起来,组建革命协会,以便将会党分为浙东、浙西、、江南、江北、江左、江右、皖南、皖北、上闽、下闽十个军,自任“五省大都督”,加强领导,准备武装起义。此时,陈其美利用王金发母亲徐梅珍之捐款,盘下五马路天保客栈作为革命交通联络点,召开全浙党人会议,准备在浙江起义。浙江革命党人准备12月7日在上海召开11府的代表开会,沈荣卿、张恭、周华昌作为金华龙华会的代表参加这次会议,各地代表陆续到达,便住进天保客栈,只等衢州、严州代表一到,便可开会。不幸这一消息被叛徒刘师培获悉告密,第二天一大早,清吏会同租界当局带人到天保客栈抓人,陈其美恰好外出,幸免遇难,周淡游、诸辅成急中生智,改换工人服装脱险,张恭、沈荣卿、童保暄、蒋叔南等人不幸被捕。赵卓会同陈其美等筹措3000银元营救沈荣卿等获释,唯张恭坐牢至武昌起义,江南光复才出狱。
1911年9月,沈荣卿自沪返浙后,仍回永康、缙云、仙居一带,聚集旧部,准备进攻永康城。同月革命党人考虑杭州起义力量单薄,派吕公望赴永康、缙云、处州组织队伍,并在永康编队前往富阳,准备举义旗,以策应省垣起义。吕公望回到永康,委托程士毅去丽水一带,召集丽水、台州一带农民武装,前往杭州,当路过永康时,被清庭发现这支过境队伍是去杭州支援革命的,于是下令开枪,当场打死19人,队伍当即溃散。
1911年11月上旬,沈荣卿再次召集队伍(其中不少是上次在永康被攻击,心怀怒仇的会党成员),与吕逢樵等人。从壶镇出发,经石柱进入永康。接受上次战斗失败教训,首先攻入小营盘,诛杀了部分抵抗的清兵,缴了清兵的械。然后荣卿骑着一匹白马,在卫兵李店人、李惠齐等人的簇拥下,绕道从山川坛进入县衙门,此时清知县早已逃走了。沈荣卿队伍所到之处,沿途街道鞭炮声不断,老百姓欢呼“欢迎荣姑先坐衙门”、“拥护荣卿先生做知县”的呼声不断。永康正式宣告光复。
杭城光复后,不久沈荣卿到杭州,被委为巡按使,上任二月,察觉到革命党中意见分歧,封建官僚乘机混入革命队伍,官场中倾轧现象时有发生,所以不为官,自动引退回乡。这也是实现加入光复会时的誓词:“功成身退”的意愿。
1912年初,沈荣卿在报纸上看到陶成章不肯回浙任都督的文告,十分焦虑,立即会同毛修吉、蒋演、滕奇、童珏等光复会员,强烈要求陶成章出任浙江都督,于1月4日发出致陶成章电报:“顷阅先生通各界电,骇甚。先生十余年苦心,才得今日之收果,吾浙倚先生如长城,经理浙事,非先生其谁任?况和议决裂,战事方殷,荣等已号召旧部,听先生指挥,先生为大局计,万祈早日回浙筹备一切。若不谅荣等之苦衷,一再退让,将来糜烂之惨,不可逆料,敢布区区,敬达聪听。”惜乎,哀哉!陶成章未能来浙视事,就在复电这一天被刺于上海广慈医院,这给沈荣卿莫大打击。
沈荣卿退隐后,在家乡不遗余力从事慈善事业。永康西津桥遭洪水塌,荣卿即变卖祖业,发起重修。遇有垂危病人即解囊相助,全包药费,并亲自行医;遇有灾民,即尽力赈济,一次永康赈济会拍下荣卿施粥的照片,当他发现自己衣衫褴褛杂在乞丐行列中难辨难分地,即仰天大笑,喟然叹日:“天下贫苦多,我何独乐为!”。荣卿因病辞世,墓葬城南。
徐柏刚 整理 2011.10 .18
主要参考资料
1)《回忆我的父亲沈荣卿》
2)《一代英豪—张恭》
3)《大恺和尚与九龙党》
4)《陶成章传》
5)《辛亥革命在永康》
联系地址:四川成都市龙泉驿区龙都北路669号 玉龙山庄19号 徐柏刚
邮编:610100
电话:028—68027020
邮箱: yeyukui008@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