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中的乡宁乌衣王氏三兄弟(2)

辛亥革命网 2011-10-13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永顺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11年武昌起义后不久,山西革命党人便及时在太原发动起义,不仅推翻了清王朝在山西的统治,而且对结束我国两千年封建帝制和建立中华民国

  在太原起义中,王体元始终协助姚以价筹划帷幄,坐镇指挥,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后来叶复元在就国民政府编写辛亥革命史之事复王用宾的信中称:“姚率领者,杨、张而外,又有王乾三”。1955年,温寿泉、黄国梁等人在北京接受采访时称:“当时一标中最积极的人物有:队官:王嗣昌、张煌、应瑞九、王体元、杨临诛等”

  军政府成立后,王体元即在阎、温左右运筹擘画。遂决定将队伍扩充为四个标。以姚以价为东路军总司令,赵戴文为参谋长,率张煌第一标开往娘子关,以防堵清军反扑。以张瑜为北路军司令北上,攻占雁门、大同。以刘汉卿为南路军司令,直取平阳(临汾)、运城。王锡元此时已晋升为队官,于29日当日黄昏便乘火车前往娘子关。王临元也随后率学生敢死军赶到。民军很快攻占了娘子关、固关及其前沿阵地乏驴岭、雪花山,严阵以待。山西地处北京肘腋,太原起义,清廷震动,即令正在开往汉口前线的北洋第六镇(师)统制吴禄贞为晋抚,留驻石家庄,督师入晋。而吴本是革命党人,素有大志,遂于11月4日与阎锡山组成燕晋联军。然后联系驻滦州张绍曾、驻奉天蓝天蔚,定期会师,直捣北京。当日山西两营民军就开赴石家庄,截断了南北大动脉京汉铁路,断绝了北京与汉口前线的交通,减轻了武昌民军的压力。此举改变了全国的战局,引起了清廷极大的恐慌。袁世凯派人将吴禄贞刺死,才致使此项雄图大略,付诸东流。15日清廷又命张锡銮为晋抚,率曹馄第三镇开往石家庄。大兵压境,景梅九提出:“袁奴远交近攻,欺人太甚!惟有一战,不可退让,胜则长驱北上,败则分兵南北,另作计划。”阎锡山遂派兵紧急增援,自己也亲偕王体元等上关督战。12月8日,清军以三万之众,猛攻娘子关、固关。民军以两千余步兵,据险死守,屡挫清军,卒以寡不敌众,于12日痛失雄关。16日姚以价、阎锡山先后撤返太原,未及周密布置,阎即偕赵戴文仓促北上。姚以价亦脱离山西,后转江西任李烈钧的参谋长。

  时太原人心恐慌,风鹤万状,王体元等辅弼温寿泉支撑危局。然袁军日近,事已无济,温遂偕3000余人南下,以图再起。《河东革命记》中记有“途中错乱大军,乱次争先”,“遇副都督温静庵及王乾三、景介福等同行”。沿途城封野乱,一夕数惊,温等苦力维持。行至洪洞曲亭镇与第一次南下民军李大魁、叶复元等会师,得知南路军曾于12月5日不战而克平阳。继续南下时,在侯马隘口与太原镇总兵兼南路巡防统领谢有功遭遇,累战受挫,司令刘汉卿壮烈牺牲,平阳复为清军占领。于是民军绕平阳,经襄陵、太平、稷山于12月27日到达河津。“是时民军队伍极为复杂,曰义勇队、曰洪汉军、曰霹雳队、曰学生军、曰陆军、曰改编新军,兵士纷纭,毫无纪律”,于是,在县城高等小学堂,进行了有战略意义的军旅整顿。将陆军整编为步兵一标,马队一营,炮队一营。将洪汉军等整编为国民军一协。编制即定,温寿泉、景梅九、王体元等渡河而西,赴陕乞师。陆军与国民军分两路进军运城,迨至北相镇,方知运城已于31日由陕西秦陇复汉军陈树藩、井勿慕部光复。未几“山西副都督温寿泉带同军官台寿民、王体元、杨临洙、吴迪、谢侦祥等相继来”,“即日组织河东军政分府,成立副都督府,以作发号施令之区。”⑩此时,清军仍盘踞平阳、绛州,负固不服。军政分府即派兵大张挞伐,1月7日攻克了绛州,将杀害秋谨女侠的南路巡防帮统陈诗政正法。12日围攻平阳,焚南门,占东关,成相持状。温寿泉、王体元等亲赴尧庙劳军,土气为之一振。不料第三镇第五协卢永祥部由太原一路烧杀抢掠而来,民军急忙北上,迎战于韩侯岭。未几,时至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共和告成,战局始告结束。此时北上之阎锡山已占包头,陷萨拉齐,正转进托克托,得知南北议和将成,遂放弃东取归绥(呼和浩特)之议,遄返太原。不料至忻州,接袁世凯电,不准继续前行。阎一方面夤缘时会,向袁输诚;另一方面则求孙中山电袁力争,至4月4日始回省城。温寿泉以阎已回省,不应再有骈枝机关存在,即偕全体员司于7、8月间起节回省。至此,辛亥革命在山西,遂告一段落。

  回太原后,年仅26岁的王体元被任命为都督府少将参谋官,北洋政府陆军部少将参议,王临元被任命为都督府副官,共同居中参赞军机。此时山西军队虽然仅缩编为一旅,王锡元仍被任命为陆军队官。1913年袁世凯派其爪牙金永为山西巡按使,威慑监视阎锡山。阎虚与委蛇,隐忍不发,导致金永肆无忌惮地捕杀同盟会员。景梅九、杨彭龄、张煌、以及忻代宁公团的续桐溪、弓富魁等相继离晋逃陕。王临元不满阎锡山媚袁固位,排除异己的做法。不愿再仰其鼻息,遂借口耳疾日重,辞职返里。1943年在乡宁去世。王锡元以豪侠之气,见难展抱负,亦解甲归乡。曾为立法院初选当选人,1934年在乡宁去世。离并时,他特意将当年攻打巡抚衙门时所持的红柄板斧带回乡宁,以作为永久留念。

  身为革命党人,王体元对阎锡山在二次革命时不敢响应,护法战争时佯装反对,帝制运动时肆允劝进、参与“府院之争”等做法,多次振声反对。阎日渐视其为钉,遂贬其为山西大学少将军事教官。阎逼走温寿泉、黄国梁的做法,更引起了王体元的强烈不满。时值陕西靖国军总指挥胡景翼率杨虎城等夺取了豫西,就任河南督军,电邀王体元襄助。王遂弃阎赴豫,就任中将军长,准备与在河南任要职的景梅九、王用宾、尚德、井介福、王瓒绪、薛笃弼等同学老友再度联手,为国民革命重新一搏。此期间,他曾协助代省长王用宾秘密为黄埔军校召送1400余名青年,其中就有其堂弟王鼎元(其六伯汝琮公之次子,字足三,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