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辛亥英烈之几对父子俊杰

辛亥革命网 2011-10-08 00:00 来源:原创 作者:袁代奎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重庆辛亥英烈之几对父子俊杰,
 

                                             重庆辛亥英烈之几对父子俊杰

                                                                                                              袁代奎

 

        陈芷江与陈尧祖

   陈芷江(1865~1913)名先沅,字芷江,亦字芷芗,别号均灵,四川筠连县人。其父公抚及两位叔父,先后为官贵州,皆殁于国难,其父殁时尚未满一岁,赖母教养成人,肆业庆符县(今高县)学,奉调成都尊经书院深造,乡试中举,主讲筠连、高县、沐川各书院。赴京参加进士考试,留京南学学习课业,先后任咸安宫官学(八旗官宦子弟读书学习场所)教习、会典馆清代专修有关典章制度史书的机构)誊录,在京时久,痛国政日非,与当时贤豪谋救国。1895年参加“公车上书”,请求变法维新。1898年八月发生“戊戌政变”,变法失败,远赴云南。历任开化、普洱、昭通知县,大理府知府,荐至道员。1908年4月同盟会河口起义,他兴奋地说:“自此当有可为也!”派其子陈宪民与党人联络,以表支持。

        1911年武昌首义,云南省亦宣告独立,10月23日,陈芷江由江防回昭通,举汉帜反正,不久奉云南军政府委任为援川巡按使,率滇军出定川南。既而川滇交恶,陈芷江奔走调和,毕尽劳瘁,进退不得,乃赴重庆。当时成渝各自立,蜀军政府都督张培爵和他相见恨晚,任命他任川江水师参谋长。他力主成渝合并,数月而成,全川大定。

        当时川江多阻,陈芷江以水师参谋长职任,二次到渝,划区分段,编制艇队,再改组水警,规模肃整,清理水道,交通便利。1913年,袁世凯背叛共和,陈芷江时在万县,他看清楚袁氏恶毒,拍案而起:“此国贼也,誓共诛之!”急返重庆,促熊克武独立。为上游策应,乃率职出师,历三十昼夜目不交睫。讨袁失利,重庆亦摇动,1913年10月13日,陈芷江率残部至来凤驿,见事已无可为,作家书寄其子宪民,嘱其善事祖母,内有“吾儿如不死,善继我志再造民国”。既毕,乃勒召所部训话,誓以为民之义,悲慨激昂,全军感泣,而他突然掏枪自杀,以殉国难。享寿48岁。随从者自身旁得绝命词一章,写道:“茫茫浩劫,一张又蹶。哀我川民,水深火热。先灵后劲,再励再接。饷尽弹绝,死报民国。” 来凤驿民众感其德,为之盛衣冠殡葬。追赠陆军中将,入祀忠烈祠。

         陈尧祖(1885~1920)字宪民,陈芷江之子。幼英敏有胆略,才识过人,好读书,文笔清健,书法遒劲,娴武事。少习举子业,游邑庠,惊悲时势艰难,决心投笔从戎,考入云南陆军小学。同盟会河口起义时,受父之命与黄兴密通款洽,黄深器重,撰联勉励他:“学问文章过吾党,精神事业非人同。”1909年以滇省官费,申送度支部财政大学,后改北京大学卒业,当时,中国同盟会创建者之一和主要领导人之一程家柽(字韵荪,1874~1914)执教于北京大学,利用合法身份开展革命活动,通过教学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发展同盟会员。陈宪民成为同盟会骨干,与赵铁桥、吕超、彭家珍等川籍革命党人密切联络,活跃于北京、天津、保定,积极投身反清革命活动。

        1911年武昌首义后,11月16日,因图谋暗杀载沣而被捕的黄复生、汪精卫获释来到天津,12月l日,与陈宪民、李石曾、赵铁桥、黄以镛、易昌辑、杜黄、黄君颀、黄慎仪、袁羽仪、程克也等十二人在天津租界开会,决定成立京津保同盟会(又称同盟会京津保支部),直属于同盟会本部。匡翊孙中山,主持华北革命,努力于支援革命军、策动京津响应的工作。共谋狙击权要,潜毁兵器,以慑清廷。公推汪精卫为会长、李石曾为副会长。他们在分析了北方的形势之后,认为北方革命面对两大强敌,一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军阀政客集团;另一个是以良弼为首的清宗室顽固派集团。决定诛杀袁世凯、良弼、载泽,使敌群龙无首,以配合革命军北伐。1911年12月中旬,陈宪民与京津保同盟会军事部长彭家珍一起在北京四川营董宅赁房居住,为暗杀良弼作前期准备。侦知陆军部列巨炮甚伙,他俩趁夜深人静潜入兵营,等守卫者熟睡,尽盗炮中重要零件而去。复在津谋炸恭亲王溥伟,事泄被逮,得李石曾营救获释。1912年1月2日,滦州新军宣布独立(又称第二次滦州起义),正式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推举王金铭为大都督,张建功为副都督,施从云为总司令,白毓昆(雅雨)为参谋长,陈宪民任财政部长。

        1月6日,负责刺杀袁世凯的暗杀小组失手,参与暗杀的黄之萌、杨禹昌、张元培三人被捕牺牲。彭家珍和陈宪民居住的董宅也遭军警搜查,仆人张顺被捕,由于彭、陈两人事先闻风先匿,方才躲过大难。两人迁居到中西旅馆43号继续探寻良弼、铁良、载泽等人的行踪,为暗杀作准备。陈宪民与彭家珍商议,让彭家珍先到天津暂避,待机而动。十天后,陈宪民侦得资政院将于19日开会,不少清朝王公大臣都要到会,他立即用电话通知彭家珍火速返京。彭家珍赶到北京时已是12点,取到炸弹再到资政院时,已是会终人散。计划落空,二人商议,认为暗杀单个大员把握较大,选定宗社党首领良弼。彭家珍决定自己单独完成任务,一易于保密,二可减少牺牲。作为好友和助手,陈宪民只好表示同意和支持。25日上午,彭家珍与陈宪民告别,赠照片一张;同时也寄给天津的战友赵铁桥、黄以镛照片一张、诀别信一封,勉励战友继续战斗。1912年1月27日凌晨,彭家珍在大红罗厂炸死良弼,本人也当场壮烈牺牲。为避搜捕,陈宪民离京南下,被委为大总统府内务部秘书。嗣因天津某军阴谋复辟,陈宪民再图挟弹北上炸之,因装弹失慎,伤左足,断右指三,右眼亦失明。同人送入医院,治疗,七月才痊愈。

        杨禹昌、黄之萌、张元培原葬北京北面荒郊,彭家珍葬于德胜门外西较场乱坟堆中。南北和议成功,共和告成,国事大定。陈宪民等多方探访找到烈士遗体葬处,向农林部长宋教仁建议,改葬彭家珍、杨禹昌、黄之萌、张元培于“农事试验场”万牲园(今动物园),可以供更多人瞻仰。这一意见得到宋教仁和孙中山、黄兴等同盟会领导人的支持,烈士家属与川、黔军政府也表示同意。陈宪民亲为督工修墓,手书四烈士生殁年月刻之于石。8月29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胡汉民等同盟会领导人及京津同盟会党人都参加了迁葬仪式。因拓碑油墨有臭气,某军官请孙中山先行,陈宪民怒道;“烈士虽腐,尸骨犹香,何物灶尉,敢促总统?”卒竖碑植树而去。9月24日,黄兴、宋教仁、陈其美、谭人凤又特意去四烈士墓凭吊,陈宪民皆为摄影,附一一纪事,订为《铁血斑斓志》。著有《先烈彭大将军家珍奔走京津谋炸良弼详志》。

  1913年秋,陈宪民回籍省亲,适值二次革命,其父陈芷江讨袁讨胡殉国,袁氏嗾使川督胡景伊捕下县狱,得同志奔走救免。1916年护国军兴,陈宪民随蔡锷讨袁,任督军、省长两署机要秘书,以功授三等嘉禾章。代理万县知事,兼征收局长,在任四年,治绩卓异,颇有政声。1918年靖国军起,兼援鄂军总兵站部长,积劳咯血,1920年辞职回籍,迁父忠骸归葬,旧伤发,赴省就医,卒于成都。

        梅树南与梅际郇

        梅树南(1843~1913)字也愚。巴县人。少孤,母杨氏抚教成立,年十七从姊夫张杰读书于侍御窦垿家,同县王劼爱其才,将其女嫁给他。遂为秀才,受知四川学政张之洞,以孝廉方正征京师考用教职。在等待补官期间,设教四方,获报酬买粮肉奉养母亲以吃好穿暖。几近二十年,才补为梁山教谕。学政吴庆坻以学书本源荐于朝,引见以知县用。及补官甘肃渭源县,地瘠俗恶,城中居民不盈千,他官以俸入薄贫甚,大多弃之不顾。梅树南任渭源知县四年,邑大治,民安之若父兄。以次建立学校,设敦化局、宝善堂。又以其土零落荒凉,富含盐碱,容易致旱,成立济农会劝民种树,以苏地脉,经营三年,种树数十万株,无论是险关、堡垒,还是城市街道和乡间大道之间,都绿荫弥望。县民自逃荒流亡还回归定居达数万家。治绩传播,显扬于总督﹑巡抚署,升迁高台县。树南以政几行而未遂,上书请辞,要求留任渭源。一时同官大哗,以为甚怪,无此事也。布政使(主管一省民政与财务的官员)细看其请辞公文,喟然叹道:“假使牧令都如此存心,何患不达到上理乎!”一年政成,以卓异迁狄道州(今临洮县)。旋补武威知县。渭源之民,远送出境,至有攀舆啼泣者。武威为甘凉道和凉州府治,还有八旗兵营,有都统、道台、知府等大员,均为满洲人,难与共事,没过多久因得罪布政使毛庆蕃遭弹劾落职。解官归里后,热心公益,支持新进,德高望重。1911年重庆辛亥反正,成立蜀军政府,他被推为行政部长。次年三月以年衰辞职,年七十卒。

        梅际郇(1873~1934),字黍雨,号念石、念石翁。与兄际郁同中光绪癸巳科(1893)举人。历主书院、学校,为史地经学、文学教师。1897年任重庆历史上第一家爱国报纸《渝报》的副主笔。1903年他在重庆发起成立“天脚会”,指出“强国莫先于强种,欲种之强,必使传种之女子形完神定……我国缠脚之风,久成锢害,始于五季之末世,以为女界之玷”,呼吁禁止妇女缠脚。同年加入公强会,1906年改组为同盟会重庆支部,他与杨庶堪、童宪章、朱之洪等党人致力于反清斗争。1908年,他担任重庆体育学堂第一任监督,该校学制1年半,课程分学科、术科、随意科。教授队列操、兵式体操、拳击、刺杀术等,1909年第一班毕业50余人,多数升入陆军学堂。辛亥革命前,他任夔府中学堂监督,宣传革命,联络党人。1911年11月22日宣布重庆独立并成立蜀军政府,梅际郇负责蜀军政府行政部,后任巴县民事厅长。1913年,他和杨庶堪当选为四川省参议会议员。“二次革命”讨袁军失败,他在教育界坚持反帝制斗争,任重庆商业高中校长达十年。1916年起,参加编辑《蜀中先烈备征录》,撰写了张培爵、周国琛、廖树勋、吴楚、张树三等英烈小传,文情并茂,感人至深。1933年,即与朱之洪、向楚等共同编纂《巴县志稿》,未就而疾作,卒年62岁。梅际郇工诗文书法,精通古典文学,与向楚、文伯鲁、陶闿士并称巴县文教界的四大金刚。箸有《巴语雅训》,《篆隶决嫌录》,《念石斋诗》五卷等。

        白治安与白卓孚

        白治安(1870~1924),字炳煊,原籍四川营山,生有三子一女。白治安年轻时来合州学徒,日渐发达,在合州商界崭露头角。1906年川东商务总会批准白治安等等建合州商务分会,经三年时间筹备,1900年正式成立,白治安当选为商务分会总理。1911年11月18日,夏之时率领的起义部队由潼南进入合州境内,受到前去迎接的白治安一行的热烈欢迎。白治安向夏之时转达了合州老百姓对起义军的敬意并转交劳军银两和物品,夏之时代表起义部队欣然接受,并嘱白治安揭起反清旗帜、组建军政府,口头委任他为合州军政府司令官。20日,起义军乘船路过合州城时,白治安代表州民上船谒见。向夏之时施礼,立谈不到半小时,即辞别上岸,军船随即启锭转嘉陵江向重庆方向东下。岸上士兵及后续大部队也分别乘白治安等早已准备好的木船尾随其后,夏之时在船开动时高声向岸上的白治安说:“我委你任合州司令官,你今后遇到什么问题和困难,可以直接写信告诉我。”这是有意向迎军的人士宣布他对白治安的口头委任,取代清王朝知州罗必传,掌管合州军政大权。

        合州反正后,白治安工作繁忙,经常深夜才回家来,到家里来找他谈事的人也很多。由同盟会领导的、哥老会及绅商各界支持的白治安,在合州办了几件实事:一是组建军政府,军政府下设保卫营计五营、警察营、警备营,共计七营700人,同盟会员胡南先担任财政部部长,原合州知州罗必传担任行政官,顺利地推行地方行政。二是维护城乡治安;三是展开宣传工作;四是倡立新风。1912年5月,四川军政府委任林肇开为合州知事。在白治安主政这段时间里,合州政局稳定,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其功不可没。

        白卓孚(1886~1914)合川县人。白治安次子,名恒先,字卓孚。成都通省师范毕业。性廓达,热心国事。早与同盟会员易宇昌交往,思想进步.拥护革命,参加同盟会。他见罗必传已回踞州署,当时地方上层人士中少部分人态度暖昧,对革命存在疑虑。愤怒不平,率领赞成共和的青年人,冲进州府,向罗夺取州印,并宣布合州独立。合州反正后,他协助其父白治安,在民众中加强宣传工作;亲自带人在北门、东水门等交通要道,要进出城门的群众剪辫;督领保卫营的士兵,维护城乡治安,每晚都亲自去城墙上巡察,在此期间,合州未出现大的骚乱及治安事故。

        1919年癸丑之役,白卓孚组织义军为熊克武、杨庶堪声援。讨袁讨胡失败后,仍不稍懈,坚持斗争,在合川秘密设置联络机关。1914年春,蜀军第5师20团2营12连排长刘钧与前教官余成绩、同学程超骧等,自泸州归谋讨袁,同白卓孚与合川知事张泽钧及团防总长黎握中等联系,刊刻印信檄文,四集同志,自夏五月迄八月,得义师千余人,名为保卫团,约期谋大举。10月,孙中山任令的中华革命军四川总司令卢师缔先后派吕超、谢兆兰、薛国珊等回川,联络旧部,发动群众,以图再举义。薛国珊,字瀛海,隆昌诸生。性豪迈,有大志。历任蜀军政府第四团少校团副、开县知事、巫山县知事。上海党人派薛国珊运输弹丸及军用品无数入蜀。国珊过重庆,为川东观察使苏兆奎侦谍李某,告密于苏,苏上报重庆镇守使周骏,捕国珊入狱。辞连张泽钧,张泽钧遂同白卓孚、刘钧等先期起兵合川,一师骑兵团长鄢达斋猛力抗拒义师,以新集少训练,不敌遂败。白卓孚被逮,周骏亲自审讯,追问同党,白卓孚备受酷刑,终未供同党一人。临难骂不绝口,死年28岁。

        本文撰写时,得到重庆市政协学习及文史委员会的帮助和支持,特致谢忱。

 

      (袁代奎:原重庆市忠县政协文史工委主任,退休。)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